今年以来,厦门市妇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和全国妇联、省妇联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工作理念,通过巧用“加减乘除”法,扎实做好妇女维权工作。 (一)“加”强服务,确保维权服务有温度 面对维权新常态,服务再加“码”。坚持完善一个窗口、两条热线、三种制度。① 一个窗口,即:发挥好信访接待“窗口”作用,引入女律师、专业调解员,落实专人接访,今年来共为 481名妇女群众提供了专业化服务。② 两条热线,即:畅通 12338妇女维权和心理咨询服务两条热线。疫情期间,紧跟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和群众需求,第一时间开通厦门市妇联24小时疫情心理咨询热线。截至7月底,共接听热线231条,推出线上心理讲座及心理微课50个,服务市民11000余人。全国妇联以《厦门市妇联给姐妹们的心理小贴士值得分享!关爱他们,从心做起》专题报道,向全国妇联系统推广我市率先开展妇女心理关爱工作经验。③ 三种制度,即:完善领导接访制度、干部带案下访制度及舆情监测制度。会领导每月定期轮流值班接访、每季度下访问题现场、困难群众等,今年以来共开展带案下访 12场。对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网络舆情及时监测、妥善处理、持续跟进。 
(二)“减”少纠纷,确保维权措施有力度 直面维权重点和难点问题,规范流程,纠纷减量。 一是抓住婚姻家庭纠纷排查化解重点,推动维权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明晰“ 0592维权工作机制”,即:0=0隐患,5=4级妇联组织+1支巾帼志愿服务队伍,9=深化妇联9大维权服务(维权热线、普法宣传、法律服务、心理疏导、家事调解、诉调对接、反家暴联动、关爱帮扶、跟踪服务),2=2个环节:隐患排查、纠纷化解,为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建设贡献巾帼力量。按照 “233”工作步骤,编制朗朗上口便于操作和记忆的婚姻家庭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口诀。今年以来,反复研究全国妇联《基层妇联组织维权工作手册》,结合厦门实际,规范婚姻家庭纠纷排查化解标准化流程,制定“233”工作步骤,编好工作口诀“一查二录三分类,四调五联六双报。落细落实有真招,平安厦门共铸造”,让各级妇联干部在维权工作中便于操作、记忆,并开展全市四级妇联维权干部能力提升培训。二是善用监督约谈机制,促进女性公平就业。联合市人社等九部门建立联合约谈机制,加大反就业性别歧视、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利工作力度,主动亮剑发声,截至目前累计纠正3起涉嫌就业性别歧视行为。三是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源头参与。疫情期间,积极建言献策,第一时间向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提出工作意见建议,对复工复产后孕妇、哺乳期妇女、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实行照顾政策。以家庭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切入点,从“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出发,做好“厦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战略研究专题调研”子课题研究;联合市文明办、法院、检察院、教育局等十四部门出台《进一步提升厦门市家庭教育服务水平工作意见》。 同时,注重发挥政协女委员作用,推动《关于完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探讨》《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与法治化的建设》等列入政协年度调研课题。四是充分发挥品牌力量。四是发挥品牌效应,做好“家”文章。持续擦亮“爱阅之城—开学第一课”品牌项目,今年合办单位增加了教育、文旅部门,主题晚会包括七大篇章,当晚吸引200多万人在线观看,社会反响强烈,有力延展了全国、全省妇联“书香飘万家”家庭亲子阅读活动的影响力,以满城书香促鹭岛文明家风,以家风之美促社会文明和谐。
(三)“乘”倍增效,确保社会治理有深度 发挥“联”字优势,用好“合”字诀,乘倍放大维权实效。 一是不断完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助推诉非纠纷联动工作。配合市中院共同打造全国首个市级诉非联动中心。今年6月,市妇联主动纳入厦门中院首批特邀调解组织名册,接受法院立案前委派、立案后委托或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当事人之间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两个月多以来,共接受委派案件8起,已成功4起,调解成功率达50%。二是不断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力度,联合市检察院共同探索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合作机制,围绕救助关爱、法治宣传、矛盾化解、权益维护等全方位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抓住“六一”节点,汇聚社会各界关爱。自2019年“六一”节开始,市妇联就联手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为孩子送上丰富多彩的活动。今年,以“关爱生命快乐成长”为主题,围绕“社会宣传”“快乐成长”“关爱行动”“家风建设”等版块,开展包括厦门地铁预防儿童性侵专列在内的13项形式多样的“六一”系列活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是立足“各区各特色”,打造工作亮点。湖里区妇联吸收包括退休法官吴秀丹、热心妇女调解事业的赵树霞等具有专业调解经验和法律知识且热爱妇女儿童事业的女性成立“小区妇女娘家人”,自组建以来,协调解决妇女群众需求40起,协助家事审判、家事调解120起,化解婚姻矛盾纠纷30起;翔安区妇联聚焦女童防性侵普法,在翔安检察院成立“戴姐姐检爱妇女微家”,联合区检察院等单位组织巾帼志愿者长期开展“抵御侵害守护花季”防性侵家庭家庭普法讲座宣传系列活动达100多场,发放女童保护书籍7000册,共同制作“守护童年”防性侵MV并通过妇联新媒体矩阵宣传播放。思明区在嘉禾良库文创园区设立妇女之家,充分调动园区内各行业优秀女性纳入“嘉禾良姝”巾帼团队,开展提升女性素养、创业就业帮扶、维权调解等活动,服务园区创业女性的同时,调动创业女性参与园区治理的积极性。海沧区成立家长里短妇女互助会,培育社区妇女社团,打造妇女互助平台,主动把妇女工作纳入社区“微治理”网格化管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

(四)“除”去盲区,确保普法宣传有广度 全力推进普法宣传到身边、到手中、到眼前活动,消除宣传盲区。 一是普法宣传上“云端”。依托厦门市妇联“两微一网”和全市妇联系统新媒体矩阵的广大传播力,设立“鹭姐普法”微信专栏,推出“最美巾帼奋斗者”全国维权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及先进集体系列报道,制作推送各类普法维权微漫画、微视频等 51条,把传统普法变为“好看、好听、便于接受”的多形式线上普法。二是普法宣传进“云屏”。依托“厦门市网上妇联”云平台建设,增强线上维权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妇联维权工作公众参与度,打造“轻、便、快”的维权服务体验。三是普法宣传到身边。结合妇联主体工作活动,注重发挥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社会治理服务基地、“妇女之家”“巾帼文明岗”“妇女微家”等阵地作用,广泛开展线下普法宣传,将法律知识和维权服务送到妇女群众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