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建设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培养未来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我市为未成年们的健康成长所办的实事、好事,数不胜数:开通了12355青少年法律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在全市社区中增设10个少儿图书馆社区联网分馆;全市16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30个科普教育基地对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费和优惠开放……
思明区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未成年人德育阵地建设:新建的区文体活动中心,增设未成年人活动专区;改造扩建英雄小八路纪念馆、区少年宫、区少年军校;充实街道市民教育活动中心、社区教学点;筹建3所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3个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和4个社区少儿图书室、12个社区绿色网吧。其中,鼓浪屿“思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每期办班可同时容纳4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现有适合未成年人活动的室内外文化活动场所15万平方米,图书业务用房1.6万平方米。
教育工委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市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学生评价方面,试行成长综合记录的做法,尝试多元化的考试评价模式,初步在我市建立了基础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同时通过制度建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证了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弘扬教育优良传统,塑造教育良好形象,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从今年4月至年底,厦门市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通过加强学校与家庭的经常性联系,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实现家、校、社的良性互动。
市关工委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以生动形象的史实教育青少年。市关工委专门编写了一本《永远的歌——厦门市爱国主义、科普教育基地材料汇编》,共收集记载4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6个科普教育基地的材料,为我市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提供了生动、翔实的素材。
市文化局加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的力度,同时加强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的创作和演出。通过一系列的专项整治工作,中、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没有开设网吧,学校附近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校周边音像制品和娱乐场所的经营秩序更为规范有序。
妇联面向家庭,深入社区,帮助家长提高素质,解决好成才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问题。市妇联成立了由15名成员组成的家庭教育讲师团,为学校、社区提供服务,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宣传先进的家教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和成才观,倡导家长积极参与“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行动中。
多年来,我市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突出开展爱国主义、社会公德、科学思想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已初步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有机整体。(市妇联儿童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