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民革党员资助贫困生叶巧玲的故事
2007年7月29日,对于厦门市科技中学高三毕业生叶巧玲来说是个喜庆的日子,她收到了福建漳州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成为该校数学与信息科学系2007届新生。叶巧玲能有今天的成绩,首先要感谢国家扶贫政策,还要感谢厦门民革思明第四支部党员的扶持,更要感谢她遇到的改变她今生命运的几位贵人:思明第四支部的吴宝珍、洪永惠、陈心如三位大姐,以及漳州市一位儒商张先生等。
故事还得从十年前说起:
1997年4月,时任民革厦门市妇工委委员、民革开元企业支部(思明第四支部的前称)副主委的吴宝珍大姐,从厦门市妇联了解到厦门同安山区,仍有不少贫困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学,尤其是女孩子即使上了学也因家贫中途辍学,她听了以后心里发酸,萌生了资助贫困女生完成学业的想法。她和洪永惠、刘轶三位女党员发起,共拿出700元钱,想要资助家境贫困的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她们的想法得到支部的支持,更得到民革市委领导和妇工委的赞许和支持。通过厦门市妇联的牵线,联系了三名同安区莲花镇后埔小学女学生,叶巧玲就是其中之一。
在她们的带动下第二年几乎全支部的党员都加入了扶贫助学的队伍中,每年交党费的时候也是党员们交助学款的时候。第二年起六一儿童节前夕,支部都要尽量安排人到莲花镇后埔小学去看望她们,并给孩子们带去学习用品、书本以及各种礼物,与孩子们座谈了解她们学习和生活情况,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隨着爱心资助队伍扩大和助学款的增加,支部从起初资助三名学生增加到8名。
今年19岁的叶巧玲,出生于同安莲花镇后埔村一户农民的家庭,家里有祖父、祖母、父母和一个哥哥,父母农忙时下田干活,闲时在村里帮人做些杂活,一家人倒也衣食无忧。在她四岁哥哥五岁时,父亲突患重病住院,竟然得的是晚期肝癌!父亲撤手而去丢给这个家庭除了巨大的悲伤外,更是留下一笔沉重债务!年仅26岁的母亲就独自挑起了家庭重担,赡养公婆,抚育一双年幼儿女,还要设法还欠下的债务,起早贪黑忙完田里的活,再到村里帮乡邻做杂工,一家人仅靠母亲那微薄的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斗转星移,巧玲在同安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市科技中学高中,一家人非常高兴,可高兴之余,全家人情绪又陷入低谷,在同安第二外国语中学上高二的哥哥已经让家里喘不过气了,巧玲还要离家到市里念高中,她们兄妹两九年义务教育都是靠助学金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资助完成。到厦门市区上高中各种费用都要增加很多,怎么办?一家人一筹莫展。
得知巧玲以优异成绩考上厦门市科技中学,吴大姐想起七年前对孩子们的承诺:只要你们品学兼优,我们会支持你们完成高中,甚至大学学业,你们不要有任何后顾之忧!她的心比巧玲一家人还要急,支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资助后,升入高中的叶巧玲的学习生活费用怎么办?这时心如大姐对吴大姐说我们不能让孩子辍学,我们两共同帮助她完成以后的学业。
巧玲到科技中学住校读书后,吴大姐及时到科技中学找她的班主任反映了巧玲家庭状况,学校通过家访根据实况,以及她的表现,给她评了最高一级助学金。吴大姐不仅让她到自已家过周末,还不定期到学校看望她,既关心她的学习,又给她讲做人的道理:家穷志不穷,不要有自卑自弃心理,从各方面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心如大姐了解到吴大姐祖孙三代住得不宽敞,她的先生长年有病,经济上也不宽裕,主动地向吴大姐提出:周末巧玲如果没有回同安看望家人,还是住到她的家,让她多承担些。高中三年每逢周末巧玲大多数都住在心如大姐家,心如大姐给买了巧玲公交E通卡,星期天回校晚自习,心如大姐都会备好一周食品让她带到学校。三年来两位大姐考虑到巧玲母亲体弱乘车晕车厉害,每次学校开家长会都是她们去参加,或是谁有空谁去,回来后互相通气共同商订如何帮助巧玲,并及时与她家人沟通。
光阴荏苒,高中三年眨眼过去,当巧玲高考成绩出来要报志愿时巧玲全家和两位大姐以及班主任、段长都想到一块,报师范院校当人民教师。可是上大学的费用高昂,她的哥哥06年已考入厦门理工学院,两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于她们家简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两位大姐的经济情况都不富裕,吴大姐和她先生都是西安企业单位退休,每月养老生活费都不高。心如大姐夫妻也是厦门企业单位退休收入不高,想让巧玲顺利完成四年大学学习,只能借助厦门新闻媒体关注和呼吁了,通过新闻媒体呼吁社会爱心团体、人士给予帮助。两位大姐天天翻看报刊,终于在《厦门商报》上看到有关扶助贫困生上大学助学活动报道,鼓励巧玲打电话给新闻热线的记者,介绍自已家庭状况希望得到媒体帮助。报社记者到巧玲家采访后,写了一篇题为《为让子女上学,母亲不肯治脑瘤》的报道,报道了叶巧玲家的现状:祖父母年事已高,且体弱多病,2006年初祖父出车祸又欠下6万多元债务。母亲06年春天查出脑部长瘤需要4万多元做手术,因为没有钱不敢动手术。。。。。。
7月3日《厦门商报》刊登了记者写的报道后,引起了一位在漳州工作的四川籍儒商张先生的注意,他立即与商报记者取得联系,对巧玲情况表示深切的关注和同情,当即表示要出资帮助巧玲完成4年的大学费用,还专程到她家探访了他们全家,给她们送去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鼓励。现在巧玲已经到大学念书了,她非常感激这一路走过来所有帮助过她的人。
十年了,巧玲得到思明第四支部党员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她和她的家人也早已溶入两位大姐的家庭,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十年,民革党员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贫困生间谱写了一篇感人肺腑爱的赞歌,如今,巧玲早已亲切地称呼吴大姐为吴奶奶、吴大姐的先生王爷爷、吴大姐的儿子王叔叔。称心如大姐为阿姨、心如大姐的先生为郁叔叔。巧玲告诉我在她的心里早已把心如阿姨当妈妈了。
与同龄人相比巧玲是不幸的,父亲的早逝使她们的家庭陷入困境。但她又是幸运的,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均享受全免学什费,借助社会爱心资助,特别是有了两位大姐的鼎力相助:如高考前几个月,吴大姐每月都从自已低微的退休金中拿出100元给巧玲买营养品,要到漳州读书心如大姐亲自送巧玲到校报到,花了几百元为她备齐了大学四年全部的生活用品。两位大姐不仅关心巧玲,还热心地尽所能地关心她的家庭,现在巧玲上大学了又遇到了非常有爱心的张先生。
九月初,张先生已将巧玲第一学年的学费五千六百元通过银行转帐到巧玲的卡上,9月9日巧玲已经愉快地安心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我们衷心祝愿她今后的人生道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用知识改变她的人生命运,改变她家的境况,希望她能为国家经济建设献力,以好成绩报答所有帮助过她的好心人,同时也去帮助其他需要邦助的人。 (民革厦门市委 林小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