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向来是不爱大大方方地谈钱的,特别是和孩子,更是教育他们“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似乎和钱有了关系就是满身铜臭,显得不单纯了。和许多家长聊天的时候,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孩子对钱一点概念都没有,也不会花钱。”家长的脸上是一副骄傲的神情,就像是她把孩子教育成了一个一尘不染的圣人。
中国的家长更热衷于把孩子培养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才,往往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很多孩子直到上大学了,离开父母了,才开始学习花钱,学习理财,却是错过了学习理财的最佳时机。国内外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孩子越早接触钱,学会了理财,长大后也就越会赚钱,关键是家长如何教会孩子花钱、理财。
其实,只要家长能够正确引导,花钱也能成为教育孩子的一条好途径。
一、在花钱中让孩子建立正确的对待金钱的态度
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是受多方面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中,受家长的影响最大。家长可以在平时有意识地跟孩子讨论这方面的话题,正确引导孩子的金钱观念。花钱的时候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孩子在花钱的过程中认识钱的用处,知道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能了解到钱也并不是万能的,还有很多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引导孩子把钱用在恰当的地方,不至于成为挥霍无度的人,但也要引导孩子会花钱,不至于成为像夏洛克、葛朗台一样的守财奴,为了金钱不择手段。
二、在花钱中培养孩子的“主人”意识,体会父母的辛劳
孩子是家庭的一个主要成员,在家里花比较大的一笔钱的时候,要让他知道。在孩子渐渐长大以后,还可以和他商量,把他当大人看,让他了解家里的钱主要花在哪些方面,让孩子也参与到家庭“重大经济计划”中。孩子会有受尊重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受重视的,是个小主人。他一定会更珍惜家里的东西,也能体会到父母为家庭建设所付出的辛劳。我们家如果要添置家具或家电,都会和孩子一起讨论买什么款式的,什么价位的,经常是三个人一起把各个家电商店的广告单放在一起货比三家,价比三家,还要一起去实地考察一翻才做出决定,最后一起去买回来。整个过程都有孩子的参与,让他知道我们花这笔钱是慎重的,父母每存一笔钱是多么的不容易。每个月的工资卡我都要让儿子过目,告诉他这个月我们家被扣了多少电费,多少水费,多少电话费,多少贷款,对儿子节俭习惯的养成还真起到一定的效果呢!
三、在花钱中培养孩子的收支平衡意识
收支平衡能力是使用金钱的基本能力,具备收支平衡能力的人才有理财能力。孩子小,没有固定的收入,他们买东西经常是由家长包办或按需索取,每个月花多少钱自己都心中无数,这是不利于孩子理财意识的培养的。家长可以定期定额给孩子零花钱或给孩子赚零花钱的机会,让孩子支配自己的零花钱,教孩子用一本小本子记账,把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做个简单的记录,尽量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我的孩子爱吃零食,也爱买点小玩具。小的时候我也不在意,经常是他喜欢就给他买,一个月下来要花好多钱在这上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后来不给他买了他又有意见。于是我决定每月给他定额的零花钱,由他自己支配。一开始,经常是一领到钱的两三天,他就把钱花光了,接下来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这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也不敢有意见。有时他会想预支下一个月的,但我是坚决不同意的。慢慢地,他开始学会有计划地花钱,细水长流,有时到了月底还会有剩余,他就很开心,说要在我这儿开个“帐户”把钱存起来。儿子有了存钱的意识,我也很开心。有时他要买比较贵的玩具,但零花钱远远不够,他就主动要求我让他干家务以赚取“劳务费”,比如洗一次碗5角,吸一次尘2元,刷一双鞋5角……每做完一项,他都会很认真地在小本子上记下收入金额,累计到一定的数目才一次性领取去购买他心仪的玩具。整个过程就像是一次奋斗过程,非常的快乐,达到目标的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有时等存够了买玩具的钱,他又觉得太贵了,又舍不得买了,可能是觉得钱来得太不容易了,应该把它们花在更值得花的地方吧。现在,他不再有“入不敷出”的时候了,还总是小有“盈余”。
四、在花钱中让孩子学会节制
现在的家长经常为孩子不知节制地花钱感到苦恼,其实,这都是很多父母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大手大脚乱花钱的习惯造成的。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烦恼。儿子小的时候,我最怕带他去逛超市和到游乐园去玩,几乎每次都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他见到喜欢的都想买,每一项游乐设施都想玩,而且不是玩一趟就可以了事的,单电动车,不坐个五、六趟绝不罢休。每次到最后都是大人强行把他抱走,不哭才怪。为这事,我感到很苦恼,总不能因此而不带他去买东西,不去玩了吧?
一次和表姐聊起这件事,她说:“那是自然,每次都是你们付钱,孩子哪里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再说,他花的又不是自己的钱,当然不心疼了。”表姐教我一个她用过的好办法——把钱给孩子,让他自己去花,剩下的就给他,花自己的钱,他就会懂得节制。这个方法果然奏效。
再带儿子买东西,我会在临出门前给他一点钱,并“郑重”地告诉他:“儿子,这是你的钱,你要把它收好。今天你可以花这么多钱,你可以用它买你想要的东西。”虽然只有几元钱,可它在孩子心中的分量可不小。到了超市,他不再随意挑选东西了,而是不停地问我:“妈妈,这个要多少钱?”“妈妈,我的钱够买这两样吗?”……有时儿子还舍不得把钱全花光,留个几毛钱,说是以后用。看来,他是“心疼”自己的钱了,儿子没再因为买东西闹过别扭。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和几个同事带孩子到中山公园玩。一进入公园的大门,我就给他10元做为在公园内玩的费用。他把嘴巴张得老大,说:“这么多?”要知道,在以往,不花个四、五十元是出不了门的。到了儿童游乐场,同事忙着带孩子去买票,我却悠闲地找个地方坐下,儿子自己决定玩什么,自己去买票,自己去玩,我相信他会计划好自己的钱的。果然,他坐了一趟电动车和一趟旋转飞机就不再去买票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再玩了?他说其他的都差不多,看一看就可以了,他想把钱省下来买小摊上卖的一种变形玩具。见我不反对,他带上一个小弟弟去买了,不一会儿,两人兴高采烈地回来了,一人手中拿着一个变形玩具。我知道变形玩具一个要两块五,儿子只剩四元,怎么能买到两个呢?他不好意思地说:“我跟伯伯说,我们是小孩子,没多少钱,两个就卖四元好了,伯伯竟答应了。”看到儿子的进步我很高兴,就又奖励他5元,他也没舍得花,回来以后,他给我买了个发圈,说是送给我的礼物。我把发圈套上,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我的儿子长大了。
五、在花钱中培养孩子的社会交际能力,锻炼孩子的胆量
购物本身就是一个人际交流的过程,在买东西的时候肯定要进行交流,沟通,孩子和社会的接触往往就是从这里开始。我一个同事的孩子胆量小,怕生。我建议她经常带孩子去买东西,一开始让孩子去交费,接着让孩子问价格,后来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自己处理随时可能发生的事。多次锻炼下来,孩子的胆量变大了,也不再怕和陌生人接触了,逐渐懂得怎样与人沟通了。我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经常派他去小区的小卖部买些日用品,他很快就和小卖部的主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有时没带够钱或临时需要,小卖部的人总能给他方便。小区的小卖部主人换了好几个,每一个都很疼我的孩子,可能是他善于交际的关系吧。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件事。有一次,我和姐姐带孩子到中山公园玩。公园里有卖吹泡泡玩具的小摊,两个孩子都很喜欢,我各给了他们2元,要他们自己去买。妹妹冲上前直接把钱一付就买了一瓶。我儿子却不直接买,他先问价格,摆摊人说是2元。他又问是否可以便宜些?摆摊的愿意以1.5元卖给他。可他还不满足,说家门口的小店才卖8毛,摆摊的见这么小的孩子就会讨价还价,觉得挺可爱的,就以1元的价格卖给他。别小看这么一次小小的讨价还价,这可是一次“商务谈判”,孩子的交际能力可不就是在这样的小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吗?
六、在花钱中训练孩子的计算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实用、最常用的数学恐怕就是买卖商品中的价格计算了,加减乘除、小数点、折率计算……真是一个数学大课堂。在我的孩子小的时候,我经常带他去逛超市,孩子很好奇,经常会问我标签上写的是什么,几次以后,他就认识所有的数字了,也知道数字所代表的意思了。再往后,我就让他自己买东西,进超市的时候给他几元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会精心地挑选并计算价格,看自己手中的钱够不够花,就这样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算钱。上一年级学元、角、分的时候,许多小朋友被这几个钱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搞得晕头转向,我儿子却是驾轻就熟,甚至会进行简单的小数点计算,这恐怕得归功于“超市课堂”了。
让孩子学会花钱,在花钱中长本事,培养他们的理财能力和习惯,一个良好的理财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集美区妇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