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呱呱落地开始,第一接触的社会就是家庭。孩子在家长的熏陶中成长。家庭生活本身、家长行为的影响就是一种教育。因此,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如何当好家长一直都是广大家长探讨的问题,对于如何当好家长,我也一直在摸索中,现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作为家长,我们总是认真学习和领会了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够自学儿童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懂得孩子生理、心理与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科学育儿的原则与方法。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特点,采取科学施教,促进孩子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同时我们也提高了家教水平,曾写过有关论文或体会在省、市、区发表或汇编。
二.注重言传身教和兴趣的培养
家庭教育不仅靠言教,更靠身教。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之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长期家庭生活中耳濡目染,时时起着“催化作用”。为此,首先我们从学习、工作、处世等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作好示范和榜样,并以自身努力学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严以律己等精神和道德品质来感染教育孩子。
例如为了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首先我们将平时好学、爱看书、看报的好习惯在孩子身上播下爱看书的种子,我们每天都要抽一些时间陪孩子看课外读物,并把读书纳入休闲计划中,让读书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并经常带孩子上书店,或逛书展,让他有机会自己看书、选书。其次指导他看书的步骤,我们把他编成“看、查、划、读、摘、想、记”的七字要决,要孩子记下来并照着去做。从而培养孩子爱看书的好习惯。此基础上,再引导他看一些有意义的书籍,提高他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我孩子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进步。在2001年全国“海峡×冰心杯”征文比赛中,他写的《亲人的呼唤》在老师指导帮助下获得曾营小学中高年级一等奖,全国小学中高年级三等奖。
三.掌握教育方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总是遵循教育规律,以鼓励为主,孩子有了缺点,就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等方式来耐心诱导他,坚持肯定、鼓励、表扬的正面教育。对于孩子的优点或有了进步,我们会适当地给予奖励,当然为了避免他骄傲自满,我们总是引导他多学习别人的优点,`教育他要虚心学习,讲明骄者必败的道理。他的记忆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且喜欢看课外书,为了不断激发他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他学习更多知识的兴趣,我们常在家里搞些智力游戏,如成语比赛、故事接龙、智力比赛等,另外还把自己读书的亲身感受、点滴经验和教训与孩子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的意义,让他知道学习是无止镜的。他的兴趣爱好也特别多,为了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让他们在信息时代里开阔视野,锻炼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我们鼓励他多观察身边得事,比如,在受美国“9、11”事件启示后,他发现发生火灾、地震、恐怖事件等需紧急疏散时,如何让全楼人以最快速度逃离高楼?我们鼓励他带着此课题,仔细观察,经过一年时间的观察研究,便设计了高层建筑紧急情况逃生器,且荣获厦门市第19届青少年科技发明(初中组)二等奖。在整个发明制作过程中,他历尽一切困难,培养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受同学老师的青睐。
四.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让孩子的能力得到锻炼
当前的家庭普遍是“四二一”式的,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小太阳,娇生惯养,大人对孩子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要什么给什么,这种宠爱的结果使孩子从小就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自立的精神,其结果就象俗话说的那样,“抱大的孩子不会走。”为此,在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中,为了避免出现、溺爱的现象,我们双方家长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注重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到严爱结合,使他的能力得到锻炼。例如文具用完了,我就给他钱,让他自己试着买;平时,手帕、袜子等小物件脏了,就让他自己学着洗;教他自己动手学煮东西吃,或放学后自己买快餐回来吃;星期六或星期天去姑姑或外婆家,我们都让他自己搭乘公交车去。为了让他更好地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我们就叫他报名参加又苦又累的足球和跳舞训练。当然有时他做得不好,但我们都不责备他,而是鼓励他勇敢地战胜了困难,下次做得更好。一次,在踢球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脚有点红肿,穿鞋子不能走路,刚好舞蹈班要参加表演,我就用车载他去,并鼓励他为了集体要勇敢上台表演。轮到他们时,他勇敢地上台了,而且还跳得不错,虽然后来下台后脚肿得更历害,但他含着泪笑了,他勇敢地战胜了困难。他现在就读于厦门双十中学高一年,在生活起居学习等方面都很快适应,我想这与平时的能力教育是分不开的。
五.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
两代人的沟通,我认为首先是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够畅所欲言,如果家庭中经常充满欢声笑语和健康、美好的情趣,孩子生活在其中,身心就能健康成长。良好的亲子关系应建立在民主、平等、信任、尊重和爱的基础上,父母既是教育者,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孩子不仅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怀,而且受到尊重。例如,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或决定,我们总是采取民主决定,只要孩子的看法是有见解的、有道理的,我们就尊重孩子的意见,采用他的看法去做,这样,不但可以培养他对问题看法的客观性,也可以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建立了这样的亲子关系,孩子就有了比较宽松、良好的成长环境,其个性就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更有利于孩子适应今后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六.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家长的本职工作
教育学家蔡元培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可以说,尤其是父母,是孩子的终生教师。作为家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应尽的义务,我们从不因工做忙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而是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的精神,无论工作多么忙,我们都要把教育孩子的事情做好。时常关心其学校,经常和学校保持联系,通过老师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与老师研究对策,使孩子的学习等方面不断进步。
孩子就象一棵小树苗。一棵小树苗,只浇水施肥而不见阳光,就难以长成参天的大树。家长对于孩子,就好比阳光对于小树,父母是孩子的楷模,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做到“做言行施家教”。为共同培养下一代,让我们共同努力,多给孩子一点阳光吧! 。(集美区妇联)
家长的示范作用
厦门十中蒋少聪的家长:吴丽玉
孩子从呱呱落地开始,第一接触的社会就是家庭。孩子在家长的熏陶中成长。家庭生活本身、家长行为的影响就是一种教育。因此,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如何当好家长一直都是广大家长探讨的问题,对于如何当好家长,我也一直在摸索中,现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作为家长,我们总是认真学习和领会了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够自学儿童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懂得孩子生理、心理与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科学育儿的原则与方法。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特点,采取科学施教,促进孩子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同时我们也提高了家教水平,曾写过有关论文或体会在省、市、区发表或汇编。
二.注重言传身教和兴趣的培养
家庭教育不仅靠言教,更靠身教。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之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长期家庭生活中耳濡目染,时时起着“催化作用”。为此,首先我们从学习、工作、处世等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作好示范和榜样,并以自身努力学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严以律己等精神和道德品质来感染教育孩子。
例如为了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首先我们将平时好学、爱看书、看报的好习惯在孩子身上播下爱看书的种子,我们每天都要抽一些时间陪孩子看课外读物,并把读书纳入休闲计划中,让读书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
分,并经常带孩子上书店,或逛书展,让他有机会自己看书、选书。其次指导他看书的步骤,我们把他编成“看、查、划、读、摘、想、记”的七字要决,要孩子记下来并照着去做。从而培养孩子爱看书的好习惯。此基础上,再引导他看一些有意义的书籍,提高他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我孩子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进步。在2001年全国“海峡×冰心杯”征文比赛中,他写的《亲人的呼唤》在老师指导帮助下获得曾营小学中高年级一等奖,全国小学中高年级三等奖。
三.掌握教育方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总是遵循教育规律,以鼓励为主,孩子有了缺点,就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等方式来耐心诱导他,坚持肯定、鼓励、表扬的正面教育。对于孩子的优点或有了进步,我们会适当地给予奖励,当然为了避免他骄傲自满,我们总是引导他多学习别人的优点,`教育他要虚心学习,讲明骄者必败的道理。他的记忆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且喜欢看课外书,为了不断激发他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他学习更多知识的兴趣,我们常在家里搞些智力游戏,如成语比赛、故事接龙、智力比赛等,另外还把自己读书的亲身感受、点滴经验和教训与孩子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的意义,让他知道学习是无止镜的。他的兴趣爱好也特别多,为了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让他们在信息时代里开阔视野,锻炼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我们鼓励他多观察身边得事,比如,在受美国“9、11”事件启示后,他发现发生火灾、地震、恐怖事件等需紧急疏散时,如何让全楼人以最快速度逃离高楼?我们鼓励他带着此课题,仔细观察,经过一年时间的观察研究,便设计了高层建筑紧急情况逃生器,且荣获厦门市第19届青少年科技发明(初中组)二等奖。在整个发明制作过程中,他历尽一切困难,培养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受同学老师的青睐。
四.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让孩子的能力得到锻炼
当前的家庭普遍是“四二一”式的,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小太阳,娇生惯养,大人对孩子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要什么给什么,这种宠爱的结果使孩子从小就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自立的精神,其结果就象俗话说的那样,“抱大的孩子不会走。”为此,在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中,为了避免出现、溺爱的现象,我们双方家长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注重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到严爱结合,使他的能力得到锻炼。例如文具用完了,我就给他钱,让他自己试着买;平时,手帕、袜子等小物件脏了,就让他自己学着洗;教他自己动手学煮东西吃,或放学后自己买快餐回来吃;星期六或星期天去姑姑或外婆家,我们都让他自己搭乘公交车去。为了让他更好地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我们就叫他报名参加又苦又累的足球和跳舞训练。当然有时他做得不好,但我们都不责备他,而是鼓励他勇敢地战胜了困难,下次做得更好。一次,在踢球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脚有点红肿,穿鞋子不能走路,刚好舞蹈班要参加表演,我就用车载他去,并鼓励他为了集体要勇敢上台表演。轮到他们时,他勇敢地上台了,而且还跳得不错,虽然后来下台后脚肿得更历害,但他含着泪笑了,他勇敢地战胜了困难。他现在就读于厦门双十中学高一年,在生活起居学习等方面都很快适应,我想这与平时的能力教育是分不开的。
五.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
两代人的沟通,我认为首先是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够畅所欲言,如果家庭中经常充满欢声笑语和健康、美好的情趣,孩子生活在其中,身心就能健康成长。良好的亲子关系应建立在民主、平等、信任、尊重和爱的基础上,父母既是教育者,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孩子不仅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怀,而且受到尊重。例如,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或决定,我们总是采取民主决定,只要孩子的看法是有见解的、有道理的,我们就尊重孩子的意见,采用他的看法去做,这样,不但可以培养他对问题看法的客观性,也可以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建立了这样的亲子关系,孩子就有了比较宽松、良好的成长环境,其个性就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更有利于孩子适应今后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六.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家长的本职工作
教育学家蔡元培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可以说,尤其是父母,是孩子的终生教师。作为家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应尽的义务,我们从不因工做忙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而是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的精神,无论工作多么忙,我们都要把教育孩子的事情做好。时常关心其学校,经常和学校保持联系,通过老师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与老师研究对策,使孩子的学习等方面不断进步。
孩子就象一棵小树苗。一棵小树苗,只浇水施肥而不见阳光,就难以长成参天的大树。家长对于孩子,就好比阳光对于小树,父母是孩子的楷模,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做到“做言行施家教”。为共同培养下一代,让我们共同努力,多给孩子一点阳光吧! 。(集美区妇联)
家长的示范作用
厦门十中蒋少聪的家长:吴丽玉
孩子从呱呱落地开始,第一接触的社会就是家庭。孩子在家长的熏陶中成长。家庭生活本身、家长行为的影响就是一种教育。因此,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如何当好家长一直都是广大家长探讨的问题,对于如何当好家长,我也一直在摸索中,现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作为家长,我们总是认真学习和领会了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够自学儿童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懂得孩子生理、心理与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科学育儿的原则与方法。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特点,采取科学施教,促进孩子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同时我们也提高了家教水平,曾写过有关论文或体会在省、市、区发表或汇编。
二.注重言传身教和兴趣的培养
家庭教育不仅靠言教,更靠身教。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之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长期家庭生活中耳濡目染,时时起着“催化作用”。为此,首先我们从学习、工作、处世等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作好示范和榜样,并以自身努力学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严以律己等精神和道德品质来感染教育孩子。
例如为了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首先我们将平时好学、爱看书、看报的好习惯在孩子身上播下爱看书的种子,我们每天都要抽一些时间陪孩子看课外读物,并把读书纳入休闲计划中,让读书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
分,并经常带孩子上书店,或逛书展,让他有机会自己看书、选书。其次指导他看书的步骤,我们把他编成“看、查、划、读、摘、想、记”的七字要决,要孩子记下来并照着去做。从而培养孩子爱看书的好习惯。此基础上,再引导他看一些有意义的书籍,提高他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我孩子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进步。在2001年全国“海峡×冰心杯”征文比赛中,他写的《亲人的呼唤》在老师指导帮助下获得曾营小学中高年级一等奖,全国小学中高年级三等奖。
三.掌握教育方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总是遵循教育规律,以鼓励为主,孩子有了缺点,就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等方式来耐心诱导他,坚持肯定、鼓励、表扬的正面教育。对于孩子的优点或有了进步,我们会适当地给予奖励,当然为了避免他骄傲自满,我们总是引导他多学习别人的优点,`教育他要虚心学习,讲明骄者必败的道理。他的记忆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且喜欢看课外书,为了不断激发他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他学习更多知识的兴趣,我们常在家里搞些智力游戏,如成语比赛、故事接龙、智力比赛等,另外还把自己读书的亲身感受、点滴经验和教训与孩子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的意义,让他知道学习是无止镜的。他的兴趣爱好也特别多,为了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让他们在信息时代里开阔视野,锻炼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我们鼓励他多观察身边得事,比如,在受美国“9、11”事件启示后,他发现发生火灾、地震、恐怖事件等需紧急疏散时,如何让全楼人以最快速度逃离高楼?我们鼓励他带着此课题,仔细观察,经过一年时间的观察研究,便设计了高层建筑紧急情况逃生器,且荣获厦门市第19届青少年科技发明(初中组)二等奖。在整个发明制作过程中,他历尽一切困难,培养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受同学老师的青睐。
四.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让孩子的能力得到锻炼
当前的家庭普遍是“四二一”式的,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小太阳,娇生惯养,大人对孩子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要什么给什么,这种宠爱的结果使孩子从小就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自立的精神,其结果就象俗话说的那样,“抱大的孩子不会走。”为此,在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中,为了避免出现、溺爱的现象,我们双方家长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注重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到严爱结合,使他的能力得到锻炼。例如文具用完了,我就给他钱,让他自己试着买;平时,手帕、袜子等小物件脏了,就让他自己学着洗;教他自己动手学煮东西吃,或放学后自己买快餐回来吃;星期六或星期天去姑姑或外婆家,我们都让他自己搭乘公交车去。为了让他更好地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我们就叫他报名参加又苦又累的足球和跳舞训练。当然有时他做得不好,但我们都不责备他,而是鼓励他勇敢地战胜了困难,下次做得更好。一次,在踢球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脚有点红肿,穿鞋子不能走路,刚好舞蹈班要参加表演,我就用车载他去,并鼓励他为了集体要勇敢上台表演。轮到他们时,他勇敢地上台了,而且还跳得不错,虽然后来下台后脚肿得更历害,但他含着泪笑了,他勇敢地战胜了困难。他现在就读于厦门双十中学高一年,在生活起居学习等方面都很快适应,我想这与平时的能力教育是分不开的。
五.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
两代人的沟通,我认为首先是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够畅所欲言,如果家庭中经常充满欢声笑语和健康、美好的情趣,孩子生活在其中,身心就能健康成长。良好的亲子关系应建立在民主、平等、信任、尊重和爱的基础上,父母既是教育者,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孩子不仅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怀,而且受到尊重。例如,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或决定,我们总是采取民主决定,只要孩子的看法是有见解的、有道理的,我们就尊重孩子的意见,采用他的看法去做,这样,不但可以培养他对问题看法的客观性,也可以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建立了这样的亲子关系,孩子就有了比较宽松、良好的成长环境,其个性就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更有利于孩子适应今后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六.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家长的本职工作
教育学家蔡元培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可以说,尤其是父母,是孩子的终生教师。作为家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应尽的义务,我们从不因工做忙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而是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的精神,无论工作多么忙,我们都要把教育孩子的事情做好。时常关心其学校,经常和学校保持联系,通过老师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与老师研究对策,使孩子的学习等方面不断进步。
孩子就象一棵小树苗。一棵小树苗,只浇水施肥而不见阳光,就难以长成参天的大树。家长对于孩子,就好比阳光对于小树,父母是孩子的楷模,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做到“做言行施家教”。为共同培养下一代,让我们共同努力,多给孩子一点阳光吧! 。(集美区妇联)
家长的示范作用
厦门十中蒋少聪的家长:吴丽玉
孩子从呱呱落地开始,第一接触的社会就是家庭。孩子在家长的熏陶中成长。家庭生活本身、家长行为的影响就是一种教育。因此,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如何当好家长一直都是广大家长探讨的问题,对于如何当好家长,我也一直在摸索中,现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作为家长,我们总是认真学习和领会了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够自学儿童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懂得孩子生理、心理与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科学育儿的原则与方法。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特点,采取科学施教,促进孩子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同时我们也提高了家教水平,曾写过有关论文或体会在省、市、区发表或汇编。
二.注重言传身教和兴趣的培养
家庭教育不仅靠言教,更靠身教。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之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长期家庭生活中耳濡目染,时时起着“催化作用”。为此,首先我们从学习、工作、处世等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作好示范和榜样,并以自身努力学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严以律己等精神和道德品质来感染教育孩子。
例如为了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首先我们将平时好学、爱看书、看报的好习惯在孩子身上播下爱看书的种子,我们每天都要抽一些时间陪孩子看课外读物,并把读书纳入休闲计划中,让读书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
分,并经常带孩子上书店,或逛书展,让他有机会自己看书、选书。其次指导他看书的步骤,我们把他编成“看、查、划、读、摘、想、记”的七字要决,要孩子记下来并照着去做。从而培养孩子爱看书的好习惯。此基础上,再引导他看一些有意义的书籍,提高他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我孩子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进步。在2001年全国“海峡×冰心杯”征文比赛中,他写的《亲人的呼唤》在老师指导帮助下获得曾营小学中高年级一等奖,全国小学中高年级三等奖。
三.掌握教育方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总是遵循教育规律,以鼓励为主,孩子有了缺点,就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等方式来耐心诱导他,坚持肯定、鼓励、表扬的正面教育。对于孩子的优点或有了进步,我们会适当地给予奖励,当然为了避免他骄傲自满,我们总是引导他多学习别人的优点,`教育他要虚心学习,讲明骄者必败的道理。他的记忆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且喜欢看课外书,为了不断激发他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他学习更多知识的兴趣,我们常在家里搞些智力游戏,如成语比赛、故事接龙、智力比赛等,另外还把自己读书的亲身感受、点滴经验和教训与孩子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的意义,让他知道学习是无止镜的。他的兴趣爱好也特别多,为了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让他们在信息时代里开阔视野,锻炼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我们鼓励他多观察身边得事,比如,在受美国“9、11”事件启示后,他发现发生火灾、地震、恐怖事件等需紧急疏散时,如何让全楼人以最快速度逃离高楼?我们鼓励他带着此课题,仔细观察,经过一年时间的观察研究,便设计了高层建筑紧急情况逃生器,且荣获厦门市第19届青少年科技发明(初中组)二等奖。在整个发明制作过程中,他历尽一切困难,培养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受同学老师的青睐。
四.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让孩子的能力得到锻炼
当前的家庭普遍是“四二一”式的,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小太阳,娇生惯养,大人对孩子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要什么给什么,这种宠爱的结果使孩子从小就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自立的精神,其结果就象俗话说的那样,“抱大的孩子不会走。”为此,在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中,为了避免出现、溺爱的现象,我们双方家长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注重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到严爱结合,使他的能力得到锻炼。例如文具用完了,我就给他钱,让他自己试着买;平时,手帕、袜子等小物件脏了,就让他自己学着洗;教他自己动手学煮东西吃,或放学后自己买快餐回来吃;星期六或星期天去姑姑或外婆家,我们都让他自己搭乘公交车去。为了让他更好地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我们就叫他报名参加又苦又累的足球和跳舞训练。当然有时他做得不好,但我们都不责备他,而是鼓励他勇敢地战胜了困难,下次做得更好。一次,在踢球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脚有点红肿,穿鞋子不能走路,刚好舞蹈班要参加表演,我就用车载他去,并鼓励他为了集体要勇敢上台表演。轮到他们时,他勇敢地上台了,而且还跳得不错,虽然后来下台后脚肿得更历害,但他含着泪笑了,他勇敢地战胜了困难。他现在就读于厦门双十中学高一年,在生活起居学习等方面都很快适应,我想这与平时的能力教育是分不开的。
五.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
两代人的沟通,我认为首先是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够畅所欲言,如果家庭中经常充满欢声笑语和健康、美好的情趣,孩子生活在其中,身心就能健康成长。良好的亲子关系应建立在民主、平等、信任、尊重和爱的基础上,父母既是教育者,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孩子不仅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怀,而且受到尊重。例如,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或决定,我们总是采取民主决定,只要孩子的看法是有见解的、有道理的,我们就尊重孩子的意见,采用他的看法去做,这样,不但可以培养他对问题看法的客观性,也可以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建立了这样的亲子关系,孩子就有了比较宽松、良好的成长环境,其个性就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更有利于孩子适应今后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六.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家长的本职工作
教育学家蔡元培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可以说,尤其是父母,是孩子的终生教师。作为家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应尽的义务,我们从不因工做忙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而是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的精神,无论工作多么忙,我们都要把教育孩子的事情做好。时常关心其学校,经常和学校保持联系,通过老师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与老师研究对策,使孩子的学习等方面不断进步。
孩子就象一棵小树苗。一棵小树苗,只浇水施肥而不见阳光,就难以长成参天的大树。家长对于孩子,就好比阳光对于小树,父母是孩子的楷模,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做到“做言行施家教”。为共同培养下一代,让我们共同努力,多给孩子一点阳光吧! 。(集美区妇联)
家长的示范作用
厦门十中蒋少聪的家长:吴丽玉
孩子从呱呱落地开始,第一接触的社会就是家庭。孩子在家长的熏陶中成长。家庭生活本身、家长行为的影响就是一种教育。因此,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如何当好家长一直都是广大家长探讨的问题,对于如何当好家长,我也一直在摸索中,现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作为家长,我们总是认真学习和领会了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够自学儿童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懂得孩子生理、心理与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科学育儿的原则与方法。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特点,采取科学施教,促进孩子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同时我们也提高了家教水平,曾写过有关论文或体会在省、市、区发表或汇编。
二.注重言传身教和兴趣的培养
家庭教育不仅靠言教,更靠身教。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之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长期家庭生活中耳濡目染,时时起着“催化作用”。为此,首先我们从学习、工作、处世等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作好示范和榜样,并以自身努力学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严以律己等精神和道德品质来感染教育孩子。
例如为了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首先我们将平时好学、爱看书、看报的好习惯在孩子身上播下爱看书的种子,我们每天都要抽一些时间陪孩子看课外读物,并把读书纳入休闲计划中,让读书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
分,并经常带孩子上书店,或逛书展,让他有机会自己看书、选书。其次指导他看书的步骤,我们把他编成“看、查、划、读、摘、想、记”的七字要决,要孩子记下来并照着去做。从而培养孩子爱看书的好习惯。此基础上,再引导他看一些有意义的书籍,提高他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我孩子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进步。在2001年全国“海峡×冰心杯”征文比赛中,他写的《亲人的呼唤》在老师指导帮助下获得曾营小学中高年级一等奖,全国小学中高年级三等奖。
三.掌握教育方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总是遵循教育规律,以鼓励为主,孩子有了缺点,就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等方式来耐心诱导他,坚持肯定、鼓励、表扬的正面教育。对于孩子的优点或有了进步,我们会适当地给予奖励,当然为了避免他骄傲自满,我们总是引导他多学习别人的优点,`教育他要虚心学习,讲明骄者必败的道理。他的记忆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且喜欢看课外书,为了不断激发他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他学习更多知识的兴趣,我们常在家里搞些智力游戏,如成语比赛、故事接龙、智力比赛等,另外还把自己读书的亲身感受、点滴经验和教训与孩子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的意义,让他知道学习是无止镜的。他的兴趣爱好也特别多,为了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让他们在信息时代里开阔视野,锻炼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我们鼓励他多观察身边得事,比如,在受美国“9、11”事件启示后,他发现发生火灾、地震、恐怖事件等需紧急疏散时,如何让全楼人以最快速度逃离高楼?我们鼓励他带着此课题,仔细观察,经过一年时间的观察研究,便设计了高层建筑紧急情况逃生器,且荣获厦门市第19届青少年科技发明(初中组)二等奖。在整个发明制作过程中,他历尽一切困难,培养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受同学老师的青睐。
四.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让孩子的能力得到锻炼
当前的家庭普遍是“四二一”式的,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小太阳,娇生惯养,大人对孩子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要什么给什么,这种宠爱的结果使孩子从小就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自立的精神,其结果就象俗话说的那样,“抱大的孩子不会走。”为此,在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中,为了避免出现、溺爱的现象,我们双方家长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注重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到严爱结合,使他的能力得到锻炼。例如文具用完了,我就给他钱,让他自己试着买;平时,手帕、袜子等小物件脏了,就让他自己学着洗;教他自己动手学煮东西吃,或放学后自己买快餐回来吃;星期六或星期天去姑姑或外婆家,我们都让他自己搭乘公交车去。为了让他更好地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我们就叫他报名参加又苦又累的足球和跳舞训练。当然有时他做得不好,但我们都不责备他,而是鼓励他勇敢地战胜了困难,下次做得更好。一次,在踢球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脚有点红肿,穿鞋子不能走路,刚好舞蹈班要参加表演,我就用车载他去,并鼓励他为了集体要勇敢上台表演。轮到他们时,他勇敢地上台了,而且还跳得不错,虽然后来下台后脚肿得更历害,但他含着泪笑了,他勇敢地战胜了困难。他现在就读于厦门双十中学高一年,在生活起居学习等方面都很快适应,我想这与平时的能力教育是分不开的。
五.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
两代人的沟通,我认为首先是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够畅所欲言,如果家庭中经常充满欢声笑语和健康、美好的情趣,孩子生活在其中,身心就能健康成长。良好的亲子关系应建立在民主、平等、信任、尊重和爱的基础上,父母既是教育者,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孩子不仅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怀,而且受到尊重。例如,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或决定,我们总是采取民主决定,只要孩子的看法是有见解的、有道理的,我们就尊重孩子的意见,采用他的看法去做,这样,不但可以培养他对问题看法的客观性,也可以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建立了这样的亲子关系,孩子就有了比较宽松、良好的成长环境,其个性就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更有利于孩子适应今后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六.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家长的本职工作
教育学家蔡元培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可以说,尤其是父母,是孩子的终生教师。作为家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应尽的义务,我们从不因工做忙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而是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的精神,无论工作多么忙,我们都要把教育孩子的事情做好。时常关心其学校,经常和学校保持联系,通过老师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与老师研究对策,使孩子的学习等方面不断进步。
孩子就象一棵小树苗。一棵小树苗,只浇水施肥而不见阳光,就难以长成参天的大树。家长对于孩子,就好比阳光对于小树,父母是孩子的楷模,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做到“做言行施家教”。为共同培养下一代,让我们共同努力,多给孩子一点阳光吧! 。(集美区妇联)
家长的示范作用
厦门十中蒋少聪的家长:吴丽玉
孩子从呱呱落地开始,第一接触的社会就是家庭。孩子在家长的熏陶中成长。家庭生活本身、家长行为的影响就是一种教育。因此,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如何当好家长一直都是广大家长探讨的问题,对于如何当好家长,我也一直在摸索中,现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作为家长,我们总是认真学习和领会了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够自学儿童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懂得孩子生理、心理与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科学育儿的原则与方法。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特点,采取科学施教,促进孩子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同时我们也提高了家教水平,曾写过有关论文或体会在省、市、区发表或汇编。
二.注重言传身教和兴趣的培养
家庭教育不仅靠言教,更靠身教。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之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长期家庭生活中耳濡目染,时时起着“催化作用”。为此,首先我们从学习、工作、处世等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作好示范和榜样,并以自身努力学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严以律己等精神和道德品质来感染教育孩子。
例如为了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首先我们将平时好学、爱看书、看报的好习惯在孩子身上播下爱看书的种子,我们每天都要抽一些时间陪孩子看课外读物,并把读书纳入休闲计划中,让读书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
分,并经常带孩子上书店,或逛书展,让他有机会自己看书、选书。其次指导他看书的步骤,我们把他编成“看、查、划、读、摘、想、记”的七字要决,要孩子记下来并照着去做。从而培养孩子爱看书的好习惯。此基础上,再引导他看一些有意义的书籍,提高他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我孩子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进步。在2001年全国“海峡×冰心杯”征文比赛中,他写的《亲人的呼唤》在老师指导帮助下获得曾营小学中高年级一等奖,全国小学中高年级三等奖。
三.掌握教育方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总是遵循教育规律,以鼓励为主,孩子有了缺点,就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等方式来耐心诱导他,坚持肯定、鼓励、表扬的正面教育。对于孩子的优点或有了进步,我们会适当地给予奖励,当然为了避免他骄傲自满,我们总是引导他多学习别人的优点,`教育他要虚心学习,讲明骄者必败的道理。他的记忆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且喜欢看课外书,为了不断激发他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他学习更多知识的兴趣,我们常在家里搞些智力游戏,如成语比赛、故事接龙、智力比赛等,另外还把自己读书的亲身感受、点滴经验和教训与孩子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的意义,让他知道学习是无止镜的。他的兴趣爱好也特别多,为了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让他们在信息时代里开阔视野,锻炼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我们鼓励他多观察身边得事,比如,在受美国“9、11”事件启示后,他发现发生火灾、地震、恐怖事件等需紧急疏散时,如何让全楼人以最快速度逃离高楼?我们鼓励他带着此课题,仔细观察,经过一年时间的观察研究,便设计了高层建筑紧急情况逃生器,且荣获厦门市第19届青少年科技发明(初中组)二等奖。在整个发明制作过程中,他历尽一切困难,培养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受同学老师的青睐。
四.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让孩子的能力得到锻炼
当前的家庭普遍是“四二一”式的,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小太阳,娇生惯养,大人对孩子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要什么给什么,这种宠爱的结果使孩子从小就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自立的精神,其结果就象俗话说的那样,“抱大的孩子不会走。”为此,在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中,为了避免出现、溺爱的现象,我们双方家长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注重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到严爱结合,使他的能力得到锻炼。例如文具用完了,我就给他钱,让他自己试着买;平时,手帕、袜子等小物件脏了,就让他自己学着洗;教他自己动手学煮东西吃,或放学后自己买快餐回来吃;星期六或星期天去姑姑或外婆家,我们都让他自己搭乘公交车去。为了让他更好地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我们就叫他报名参加又苦又累的足球和跳舞训练。当然有时他做得不好,但我们都不责备他,而是鼓励他勇敢地战胜了困难,下次做得更好。一次,在踢球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脚有点红肿,穿鞋子不能走路,刚好舞蹈班要参加表演,我就用车载他去,并鼓励他为了集体要勇敢上台表演。轮到他们时,他勇敢地上台了,而且还跳得不错,虽然后来下台后脚肿得更历害,但他含着泪笑了,他勇敢地战胜了困难。他现在就读于厦门双十中学高一年,在生活起居学习等方面都很快适应,我想这与平时的能力教育是分不开的。
五.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
两代人的沟通,我认为首先是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够畅所欲言,如果家庭中经常充满欢声笑语和健康、美好的情趣,孩子生活在其中,身心就能健康成长。良好的亲子关系应建立在民主、平等、信任、尊重和爱的基础上,父母既是教育者,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孩子不仅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怀,而且受到尊重。例如,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或决定,我们总是采取民主决定,只要孩子的看法是有见解的、有道理的,我们就尊重孩子的意见,采用他的看法去做,这样,不但可以培养他对问题看法的客观性,也可以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建立了这样的亲子关系,孩子就有了比较宽松、良好的成长环境,其个性就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更有利于孩子适应今后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六.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家长的本职工作
教育学家蔡元培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可以说,尤其是父母,是孩子的终生教师。作为家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应尽的义务,我们从不因工做忙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而是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的精神,无论工作多么忙,我们都要把教育孩子的事情做好。时常关心其学校,经常和学校保持联系,通过老师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与老师研究对策,使孩子的学习等方面不断进步。
孩子就象一棵小树苗。一棵小树苗,只浇水施肥而不见阳光,就难以长成参天的大树。家长对于孩子,就好比阳光对于小树,父母是孩子的楷模,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做到“做言行施家教”。为共同培养下一代,让我们共同努力,多给孩子一点阳光吧! 。(集美区妇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