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必须受三种不同环境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阶段的教育中首先是家庭教育,是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起步和基础。孩子天性就是具有纯洁无暇的善良,正如古人所说:“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品质的变化。教育孩子重在道德品质的修养,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个性、心理的发展有强烈的影响,为人父母者,首先要明白培养孩子具有良好品格的重要性。没有好的品格,轻则误己,重则害人。在教育孩子时不仅要重视智育,更重要的还是要重视德育,怎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有文化、有道德的孩子。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导行。
一、尊重、信任孩子,做他的知心朋友
从孩子懂事起,我就和他一起玩,建立平等的关系,取信于他,孩子对父母有信任感,自然愿意并主动与我们沟通,时常将班级、学校里发生的事与我们交流,孩子从一年级至现在读大学,都当上班干部,难免会遇上一些困惑,束手无策,每当遇到困难时他都会敞开胸怀讲出来,而我们则先听孩子的诉说,听他的看法、做法,而后谈我们的见解,与孩子达成共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孩子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孩子做富有爱心的人
爱是道德的灵魂,富有爱心是一个人做事最起码的重要的道德。爱心要从小培养,让孩子从小学会爱,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是高尚的人。我经常引导孩子做善事、好事,看到前面有一个小孩跌倒,我让他去把他(她)扶起来,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老弱病残,他会让座,在别人有困难时他会发自内心帮他一把。如这次他同宿舍的同学得了急性阑尾炎,肚子痛得实在不行,半夜一点多钟他自己掏钱“打的”送同学去医院,为他办理住院手续,同学“点滴”时他守在床头。因急于手术开刀,他为同学签字,等父亲从莆田赶到学校时,手术已做完,交给同学的父亲才回学校休息。孩子打电话告诉我这一切时,我说:“孩子,你做得对,辛苦一点没什么,同学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作为家长,从精神上加以鼓励,从行动上大力支持。
三、引导孩子尊老敬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孩子通过对父母言行态度的感受和学习,逐渐形成与父母相应的品质。我们一家大小互敬互爱,关系融洽,孩子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小时候每当我买回水果时,我就说:“来,把最大的拿给爷爷、奶奶吃。”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家里有什么比较特别的,他首先想到的是爷爷、奶奶,虽然现在他已上大学了,但他还是一样。如看到一条漂亮的围巾,而且适合老人用,他就买回来送给奶奶,去年冬天天气很冷,他就买了两个插电的取暖器分别送给爷爷、奶奶。孩子懂得孝敬老人,这与家庭的良好教育是分不开的,愿天下的父母都能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四、引导孩子勤奋学习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首先引导孩子对学习有兴趣,明确学习是为了什么?学习对自己、对家长、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孩子明确了学习目的,自然就能自觉、勤奋地学习。根据孩子的智力情况,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制定了不同的学习要求,要求孩子成绩必须在年段前茅,鼓励孩子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孩子考出好成绩时,我会给予肯定,并提出希望;孩子考不好时,我不会骂他、打他,而是帮他查找原因,分析考差的原因,找出功课中的薄弱环节,告诉他说:“考不好没关系,只要继续努力,肯定会成功的。”给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学校无论开展什么竞赛活动他都参加,如朗诵、演讲、写作等,我都给予鼓励,积极配合与支持,孩子在学校老师的引导教育下,从小学到大学获得了不少荣誉,被评为“优秀队员”、“校三好生”、“市三好生”、“省三好生”、“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会干部”等。这期间作为父母的我们,只是尽了应尽的义务。路漫长,愿孩子能在人生的旅途上更茁壮地成长,成为一个品学兼优、对社会有用的人。 (集美区妇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