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建设
立足家庭 依托社区 推进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建设
发布时间:2006-07-28

      近两年来,思明区妇联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正确引导和帮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以“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双合格”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为重点,卓有成效地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2005年4月,国务院妇儿工委审议确定我区为2005—2010年全国首批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区。
      一、广泛宣传,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为了改善扩大学习宣传面,我们广泛开展横向宣传,营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1、抓学习。我们以家长学校、市民学校为阵地组织学习活动,提高家长的思想文化素质。2月中旬,区委常委专题听取妇联工作汇报,我们以此为契机,向领导宣传,使区委领导进一步重视妇联工作。今年我们共召开3次妇儿委领导小组成员会议,通过借船出海宣传“男女平等”国策。今年区委组织部举办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安排了四个课时学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受到学员特别是女学员的热烈欢迎。
      2、抓活动。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宣传活动,是妇联工作的一大特色。今年三八节,我们以“三八”节、“六一”节、“母亲”节为契机,采取了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答题、上街咨询、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宣传,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儿童优先”重大意义。我们举办了11场“两法”“两纲”以及“儿童健康”知识竞答,分发了宣传资料近2万份。科技宣传日在白鹭洲音乐喷泉广场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及妇女儿童维权知识咨询。
      3、抓热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庭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与教育局联合举办《思明区第二届学校艺术节》,鹭岛花朵幼苗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家庭教育论文评选活动,得到辖区家长们的积极响应,参赛家长近千人,入围作品106篇,经过教育专家们认真评选,有86篇作品获奖,活动点燃广大家长与社会有识之士关注家庭教育的热情,为探讨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搭建交流的平台。市妇联、市文明办和市教育局联合表彰了我区的22位好家长,10所家长学校和2个家庭教育“双合格”先进集体。
      两年来,各级妇女组织配合区委中心工作和重大节假日、纪念日,开展未成年人教育活动122次,参加活动的社区未成年人达7536人(次)。我们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融入活动之中,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我们开展各项未成年人宣传活动的信息报道在全国妇女网刊出了5篇,省妇女儿童工作网页登载了29篇,市妇工简讯报道78篇。
      二、推进“五好文明家庭”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区妇联在区文明委的领导下,在全区居民户中开展评选“五好文明家庭”活动,通过基层推荐,入户了解,全区共评出“五好文明家庭”362户。结合评选活动过程,在社区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的创评和典型家庭宣传活动。在社区开展家庭文明建设心得专题讨论,推动巾帼志愿者开展“家帮家,邻帮邻”互动结对活动。通过评选、表彰各类先进,用典型引路,激励妇女建设现代文明家庭,营造了社会良好氛围。
      一是我们加强对家庭学校的指导,开展争创示范家庭学校活动,今年市妇联为思东社区等16所家庭学校统一授牌。为此我们深入思东社区调查了解,形成了《思东社区家庭教育的探索》的调研报告,作为全区社区家庭教育的典型进行宣传。帮助社区妇联发挥家庭学校的宣传阵地作用,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推进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是以掌握新技能、创造新业绩,爱岗敬业为内容,不断深化“五好文明家庭”活动。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群众性精神创建活动,推动家庭上网工程,开展“无私的母爱,幸福的儿童”的“网页设计比赛”,召开“不让毒品进我家”经验交流座谈会等贴近家庭活动,丰富了群众生活,体现了时代特色,深受广大妇女儿童的欢迎。在全省率先启动“家庭网上行”活动,为家庭营造了一个人人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省、市妇联到我区召开“家庭网上行”现场经验交流会后,进一步推进全区的“家庭网上行”工作。滨海街道白城社区“网上行”学习活动已经溶入市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效果显著。
      三是不断拓展“五好文明家庭”活动的内涵。坚持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家庭美德创建活动,培育了许多“学习型家庭”典型,其中双十中学的校长任勇一家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家庭。我们邀请他为我们的家长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参加的家长们都受益非浅。今年经过层层评选、推荐,我们有36户“五好文明家庭”受市政府表彰。
      三、关心弱势群体,办好实事项目
      春节、“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对全区的困难妇女儿童进行摸底排查,到困难家庭走访慰问,还到育兴小学等4所民办小学、幼儿园开展慰问活动,区妇联走访、慰问了200多户家庭,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家庭。暑假我们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了第四届“大手牵小手”暑期夏令营,近300名特殊家庭子女免费参加了活动。我们举办的“我在社会关爱中成长”征文比赛,“春蕾女童”与资助单位面对面的座谈会等活动,在全社会掀起了资助困难孩子读书的热潮,进一步形成了爱护儿童的良好风尚。与计生协会联合开展“关爱女孩,关注民族的未来”为主题系列活动;与区教育局关工委联合主办“单亲子女,老少同乐”为主题的活动,这些活动在全区掀起了援助困难儿童的热潮。
      四、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为加强流动儿童保健工作,我们承办全省开展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的试点工作,启动“流动儿童预防保健”项目,推动了“两纲”重难点目标的落实。我们认真做好来电来信来访的接待工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各种困难。2004年,我们与司法局联合制作了“妇女儿童法律援助接洽函”,区妇联的接待员可以为到妇联来访的人员开具“接洽函”,来访者凭“接洽函”,可以得到司法局提供的免费或者优惠的法律帮助。同时我们不断地创新工作方式,指导社区成立了“妇女儿童贴心坊”“悄悄话室”等维权工作室,进一步满足群众需求。在接待来访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此,我们从源头参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近期,我们与区法院联合开展了《非婚生子女的生存状况问题调查》等专项调研,在《厦门日报》刊出后,引起了社会对这一特殊困难群体的关注,我们接到不少热心群众的电话,听到了许多好建议。
      为全面保护未成年人合法劳动权益,我部门派一名干部参加全省的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培训班,取得了执法证,区妇联将与工会等相关部门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使用童工等违法行为。
      两年来,我区的妇联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任重道远,今年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努力开创我区儿童工作新局面。一是以街道、社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学校”为阵地,深入开展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二是以“0-3岁早教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扩展未成年人教育;三是以巾帼志愿者队伍为抓手,为特殊家庭子女解决实际困难,及时进行思想疏导和教育引导。
 
 
 
 
                         
 

【收藏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