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区家庭教育研讨会获奖论文
我的女儿杨芷彧就读于松柏二小,很快就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寄托,培养出一个成熟、懂事、对社会有价值的接班人,是家长与学校共同的心愿,也是一种对社会、对国家共同的责任。花朵般的少儿少女们,正处在一种求知、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饱含着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汗水,看到他们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份成绩我们欣喜,知道他们的一点不足和差距我们自责。
身为家长,我最深的体会是要充分信任孩子,给孩子一个足够的空间。我觉得,社会在变、人的思想观念在变,我们的孩子也在变,给孩子引导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应该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十几年来,我的育儿经是,尽量做一个称职的父母,了解她的思想,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一、恰如其分的爱心是所有家庭教育的源泉。爱子女是教育子女的前提,父母只有爱子女,才有教育子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子女切身体验到父母的爱,才会从感情上和行动上接受父母的教育,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努力发展。爱本身也是一种教育,但只有这种爱是从孩子长远利益发展而考虑的,而不是一味的迁就,才是一种正确的爱,因此认为爱要恰如其分。爱要体现在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斥责,多一些平和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压力。对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我总是尽量地知道她为什么不愿做,然后再施以引导,从不蛮不讲理地强迫她一定要怎么做。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总是带着满意的神色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明白家长希望发展的方向。爱要体现在对孩子恰当地宽容。不多重处理孩子的错误,对孩子偶尔的错误,我们做父母的总是由一个人出面来纠正批评,一般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一个讲批评的话一个讲引导的话,而且就事论事,一件是一件,讲到孩子明白。现实中有的人常抓住孩子一个错误不放,妈妈骂过了爸爸接着骂,当时骂过了过后想起来还骂,这件事骂过了想起其它事加在一起骂,我们觉得这样处理不好。当然宽容并不代表放纵,要把握好一定的“度”。爱在体现在善于倾听。在和孩子交谈时,无论在干什么,我都应尽可能地去倾听,使孩子感觉到对她的话有兴趣,她就很乐于跟我们说属于自己的事情甚至是秘密,否则有过一次粗暴打断,以后孩子就不愿再说了。爱要体现在了解孩子的朋友。孩子下课后,我常与她交流,了解她经常和谁在一起,也就知道了她的情况。有时孩子回家诉说和哪个朋友有了矛盾,我就借此机会教她怎样交朋友,教给她一些待人处世的方法。爱要体现在相信孩子,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正常的范畴内,我都尽量不干涉她,使她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比如她的好同学生日到了邀请她到家里玩,我从不说“不”,只是告诉她要提醒自己还有什么事没完成,要控制好时间,也从不中途打电话说你该回来了,孩子也总是很准时地回家。到了她自己的生日,我都让她自己拿主意,请谁来买些什么东西,再跟她一起商量讨论。
二、自始至终的平常心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我始终用一颗平常心,只对孩子抱有适度的期望水平。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会促进和强化子女的成就动机,成为子女持久努力上进的激励力量,从而影响子女的成绩,成就个性品德,但现实中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太高太多,这样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使子女望而生畏,丧失自信。因此父母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还给本属于孩子的一份天空,不一味误导孩子琴棋书画样样都学,以致于孩子思想压力大,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我在孩子面前从不摆着一副威严的面孔。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在学校犯了什么错误,回到家里情绪低落,我们从不批评训斥,总是鼓励孩子坦率地讲出来,听后则应耐心地帮她分析应怎样做。我的孩子从5岁起就开始弹钢琴,但至今才考到三级,有时跟朋友同事在一起,听别人讲自己的孩子已经考到七级八级的怎么的,我的心也很急,但心想不行,钢琴怎么说也是一种课余爱好,不能喧宾夺主,首先要服从于知识的学习,再者,学得怎么样关键要看孩子的爱好,故而我主要是引导她、鼓励她,对她的其它课余爱好只要是对身心有益的就坚决支持。有时与学习有矛盾,就跟她共同商量怎样做得更合理。其实孩子的爱好很多,爱好也很容易淡化。如果家长想要的爱好多了,轻易给孩子压上担子就会收不住手,到时欲罢不能,反而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所以除了练钢琴我进行了较长期的坚持以外,对舞蹈、合唱、画画等爱好,我都让孩子随性使然,愿意学习就多学习,不愿意就算了,但经常会进行引导,也没有什么都由着她。我从来就不敢奢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只求她平安幸福、快乐成长,做一个自食其力、是非分明、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认真到底的责任心潜移默化孩子的心灵。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我认为关键是用言传身教来影响、用适当的规范来引导。在家里家外,我们夫妻俩都始终重视自己的言行,比如,我们俩对工作都比较敬业,经常都把单位的工作带到家里做,孩子有时感到奇怪,怎么回到家了还工作。我们都会告诉她,属于自己的工作不论任何情况下都应负责到底。再比如,学校现在不寄午膳,到了夏天,天气再怎么炎热我都会回到家来给她烧饭。在家里我们比较民主,比如洗碗、烧饭、扫地这样的活,我们常常轮流负责,不管到谁手上,都是认真地做完,一件一件的事情影响着孩子对学习、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心。在对孩子的培养上,一是要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负责做事的能力,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包办代替。二是要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我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也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不断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三是要可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和选择,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孩子的责任心。我们夫妻都是从事党务和政治工作的,家里的藏书大多是政治类书籍,孩子时而也会翻一翻,我们也有意识地让她看一些新闻,适当地给孩子灌输一些道理,讲解一些时事,逐步培养她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感,打牢好好学习的思想基础。四是要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例如,孩子有一次跟我们回老家,带着她的小表妹一起玩时,由于争执把她的小表妹推着摔倒了,小表妹哭个不停不吃饭,她自己也感觉到是自己有理由而委屈得大哭。我等她哭完过后对她进行批评引导,告诉她照顾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是种责任,况且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种后果。结果她后来主动向小表妹道了歉。
四、一颗是非分明的狠心让孩子深刻地明辨对错。我们夫妻双方都是从农村出来的,过去在与一些生活充足的同学的对比中我们发现,“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古话很有道理。所以从小我们就注重对孩子的是非观念、劳动观念、朴素美德和生存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对孩子提供的物质保障适可而止。坚决反对制止她的攀比心理,有空时带孩子回乡下老家,看看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引导她明白“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在饭桌上,要求她饭粒不能掉地上,饭吃完饭碗必须干干净净。慢慢地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增强,生活比较节俭。所以到现在为止,除了老师课堂上教的以外,孩子对“钱”的概念和要求较浅,物质上的需求除了学校布置或强调的以外,基本上是家庭提供什么她就用什么,从不提出过份的要求。在处理老幼关系上教会她尊老爱幼。从小就给她灌输“根本”的意识,教她明白你从哪里来、你懂的东西从哪里来、你为什么能幸福生活顺利成长等道理,引导她对长辈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在家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她非常疼爱,她偶尔有对老人家态度不好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都旗帜鲜明地加以斥责。有一次,我们夫妻俩跟她玩得开心,她就放肆地直呼我们的姓名,当时我们就立马拉下脸,虽说有些不欢而散,但从此她再也不敢直呼长辈的姓名,事情虽小,但对孩子修养很重要。给孩子一个是非对错的概念。生活中,随时随地对她进行是非观念教育。走在路上,问她横穿马路好不好,看到事故什么感受,让她懂得不能横穿马路;看到乱张贴现象,叫她说说自己的看法,提醒自己不能乱涂乱画;在各类宣传栏前,都认真地给她进行讲解,告诉她什么是对什么错,做错了有些什么后果。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矫健的雄鹰,但要让雏鹰变成雄鹰,就必须让它自己去飞。因此,要想让孩子长大成才,自立于社会,一定要从小就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懂事起,我们就要求并养成了她每晚九点准时睡觉的习惯,到了小学仍然保持得很好,在功课比较多的情况下也很少有超过九点半的。这是为了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安排好自己的事情,提高时间观念与独立性、计划性。还在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让她自己穿脱衣服、洗脸洗手、洗手绢、洗袜子、洗碗,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经常叫她帮父母擦桌子、摘菜、洗菜,甚至在2周岁时就让她自己爬上住在5楼的家,周围的邻居都说我们狠心。我们就这样放手让她去做那些应该做而且又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使孩子做得不好,处理不当也不去包办代替,慢慢养成了她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责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