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率全省之先按城镇标准核编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按城镇标准核拨农村中小学杂费,按公办校标准向民办校划拨生均公用经费
近几年来,集美区委区政府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扶助系统,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在经费、政策、教师培训等方面大力扶持农村校和民办校,逐年消除城乡差别,努力缩小公办校与民办校差距,完全消除了本地生源因经济原因而辍学的现象,进一步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让每一个在集美辖区就读的孩子接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据统计,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9000多人,其中农民工子女达到12000多人,所占比例达到41.58%。
对于城镇贫困生、农村学子以及外来农民工等弱势生源,集美区委区政府建立起多项扶贫助学制度,保障每个孩子都有书读。先后出台了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落实在校残疾儿童少年补助标准和随班就读教师津贴、实施低保家庭非义务教育费补助、启动“3321”工程、建立助学金保障等制度和措施,多渠道消除了本地生源因经济原因而辍学的现象。据统计,仅2007年投入“两免一补”专项经费近14万元,用于全区中小学低保家庭学生的免除学杂费和生活补助,投入500多万元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杂费,发放33万余元补助贫困中小学生等。 在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方面,早在2005年春季就开始统筹安排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到31所公办小学就读并免收借读费;自2006年春季起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政策,并将该政策惠及农民工子女;自2007年春季起为全区中小学中“三证”齐全的农民工子女统一办理《义务教育收费减免卡》,并按持卡学生数补助康德、杏美、英贤三所合法民办校生均公用经费合计达45万余元;积极开展公办校扩容,通过增加学位、扩建校舍等方式吸纳农民工子女,仅今年就可新增10000个学位;此外,将农民工子女就学管理纳入全区教育统一管理范围,在每年区级以上“三好学生”等评选奖励中划出专项名额,激发农民工子女学习热情。 正视城乡差别,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几年来,集美区从基建投入、政策导向等方面入手向农村校倾斜,致力于提供更多更优教育资源,逐年缩小教育资源上的城乡差别。在基建方面,近三年来集美区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安排的教育基建项目占,总教育基建项目的六成,总投资有一半以上用于农村校的新建、迁建、扩建以及修缮。在政策导向上,率全省之先按城镇标准核编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按城镇标准核拨农村中小学杂费,仅此一项政府每年将相应支出近千万元。在学校软件投入上,在农村校中实行高位嫁接、推广课题研究、建立校长培训制度、城乡校手拉手结对活动以及城乡教师结对轮岗交流制度,更新农村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
针对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的现象,集美区委区政府积极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按照奖优堵劣的原则,分三步促进和改善民办校的办学条件,规范其发展。 对于合法民办校给予大力扶持,改善民办校的办学条件,激发办学热情,进而提高办学质量。自今年秋季起按公办校标准向民办校划拨生均公用经费,使民办校的小学、中学生均公用均费分别达到每生每年580元和770元;今年拨出200万专款,用于扶持与奖励从事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民办校,包括补助民办校教育教学设备、民办校师资培训经费,以及开展民办校年度合格办学单位评比表彰奖励等,鼓励民办校提高教学、教育科研水平;将民办教师纳入每年评优评选范畴,至今年受区级表彰的民办教师占二成,进一步增强民办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对于未批办但基本符合办学条件、经整改能达标的,积极整改并适时办理手续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近几年来通过扶持,已引导和支持两所民办校到公办校闲置校舍办学,实现了从非法到合法的转变。对根本不符合基本办学条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每年都集中力量、联合执法,坚决予以取缔,并及时做好农民工子女的吸纳工作。
(集美区妇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