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立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家庭教育讲师团。做好对各类家长学校和基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指导和服务,促其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水平,突出德育内容,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并联合教育部门加强对家长学校的规范管理,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创建灵活多样的家庭教育组织形式,联系专家对特殊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家教服务。
2、“百场家教讲座”活动贯穿全年。大力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活动,进一步发挥市家庭教育讲师团的作用,积极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深入中小学、社区、农村开展家教巡回讲座,普及家教科学知识。以学校家长学校、社区家教学校为阵地,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双合格”等活动,倡导现代家教理念。
3、“社区育人”工程稳步实施。积极发挥社区的育人功能,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市妇联加大力度,拨出家教经费,扶持社区办好家教学校。各社区通过社区家教学校平台,加强对问题儿童、困难儿童、留守流动儿童、外地民工子女的帮扶力度。利用寒暑假,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4、建立“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建立全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示范基地,有市青少年宫、市少儿图书馆、市巾帼园、市实验小学、市双十中学,加强对实践基地的指导,使这些校外活动阵地面向全市儿童少年。精心设计和开展了各种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寓教于乐的道德实践活动,在丰富儿童少年校外活动,提高儿童少年道德素质,在促进儿童少年健康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举办“和谐社会与儿童发展”高峰论坛。于今年5月成功举办《和谐社会与儿童发展》高峰论坛,与专家探讨如何维护并提升儿童与教育、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法律保护、儿童与环境的在内的多项儿童权益;旨在强化政府行为,确立各级政府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推动我市儿童事业的新发展、新跨越。
6、开展“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 一是开展与留守流动儿童“手拉手”结对关爱行动。组织巾帼文明岗、巾帼志愿者、家庭志愿者与留守流动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或“爱心妈妈”,积极开展各类慰问、帮扶、结对活动,使留守流动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引领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二是与恒源祥公司联合开展“情牵一线、关爱儿童”——爱心妈妈为贫困儿童织毛衣活动,在今年雪灾时送到农民工子女手中。六一儿童节慰问外来员工子弟学校和贫困儿童,通过开展各类结对活动,全市共帮扶留守流动儿童1800人,帮扶金额9万多元。
7 、实施“春蕾计划”。连续15年扶持同安两所春蕾小学建设,拨出资金达90多万元,使全市女童无一人辍学失学,保障了所有女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近两年,我市许多女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为市儿童少年基金会捐款53万元。儿童少年基金会还架起捐赠者和贫困女童之间的桥梁,帮助贫困女童完成小学、初高中、甚至大学学业。(市妇联儿童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