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的最基础工程,小学阶段教育的基本任务,在于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守纪习惯、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劳动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这些应该是小学阶段行为习惯培养教育的重点。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面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也不是光依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力量来形成的,而是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的结合才能形成的。尤其是家庭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能小看的。
在14年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生涯中,我努力寻求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结合点,以便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我认为最好的一个方法是加强学校与家庭联系。因为“家校联系”是融洽学校和家庭关系的桥梁,是加强班级凝聚力的纽带,是提升教师威信,建构教师人格魅力的主要途径。优秀教师都比较重视家校联系的方式,优秀的班级集中学校和家庭的气氛往往是最融洽的,最和谐的。本人认为家校联系要掌握好三个原则“真诚、及时、灵活”。
一、真诚——架设起一座沟通的心灵桥
教师和家长联系,并不是为了告状,而是要多方面地了解学生,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所以教师首先要做一名真诚的聆听者。聆听家长心目中的可爱形象,聆听家长心目中孩子的美好憧憬,更要真诚地聆听家长的冲动和偏激,将家长对孩子的爱和期待慢慢地渗透到自己的心中,渗透到自己的骨子里。教师还要做一名真诚的慰问者,哪个孩子今天没来上学,教师别忘了打个电话真诚地问候一声;如果学生已经几天没来学校了,教师一定要抽空真诚地探望一回。因为教师一句暖人的话语,一个温馨的举动会温暖一个家庭很久很久。
当然,教师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会有冲动,也会有不理智的时候。当我们和家长有冲突的时候,当我们冷静后要学会真诚地向家长道歉。只有当教师付出真心,才能赢得家长(也就是一个家庭)的依赖和托付。
他是一个失去母爱的孩子,四年级才转到我班,学习基础很差,但从小学武术,平时颇受我的喜爱。有一个傍晚,我接到她奶奶的电话,好在为好孙子昨天没有完成作业来承担责任的,向我解释孙子没完成作业的理由,还希望我要姑息他,原因就是他没有母爱的。我听完后,从多方面介绍了这样袒护孩子的弊端,我也希望您能同我们学校进行密切的配合,可是家长听不进去语气中对我的抱怨。我一时语塞,心情也沉重起来,口气也变得生硬,+和家长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且冷冷地对他说“他没有母爱是值得大家支给予他更多关心和爱护,可是要看在什么情况呀,不能说他要咋样就咋样吧!”家长从我的言语中也听出了我的不快,反复地跟我解释不是怎么回事。说着说着,家长竟然哭了,向我倾诉家庭对孩子造成怎样的伤害,孩子学习怎样令人担忧,家长想请我给孩子补补课。当时的我正处在气头上,一口回绝家长:“我自己有孩子,暑假肯定没有空。”谈话就这样不欢而散。放下电话,我久久不能平静。一方面是气愤,扪心自问:自己管理班级也是尽心尽力,而且尽可能民主,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另一方面是委屈,我这样一心扑在班级上,还有家长“鸡蛋里挑骨头”。更多的是不安:也许自己没有顾虑单亲家庭孩子的感受,他们也许需要老师更多的关爱。想那位家长也是一位有知识、有文化、有魄力的女强人,面对由于家庭而心理偏激的孙子也是万般无奈才给我打的电话。千百个念头在我的脑中回转,思量一夜后,决定主动给家长打个电话。第二天,家长接到我的电话,意外极了。我真诚地向家长道歉昨天自己比较激动,请家长谅解。家长没想到我——一名老师会向她道歉,激动得语不成声,也向我道歉自己的不对。僵持的关系就这样有了转机,我们不仅商量了孩子的学习,也探讨了孩子的个性,关系就在不知不觉中拉近。现在的他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数学单元测试还得过优秀呢。
二、及时——急家长所急,想家长所想
家校联系要经常化,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也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方方面面。自己做了母亲,有了孩子后,更深地体会到孩子都将老师的话当作法宝,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作为一名老师及时、经常地主动与家长联系、急家长所急、想家长所想。我习惯每隔一段时间,主动和家长打个电话,汇报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聆听一下孩子在家的表现,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的方法。开学第一天,在和一位家长的通话中,得知家长正为出差一个月,无人管孩子着急。我对她说:你放心出去吧, 孩子的功课我帮你督导。于是,每天放学后,孩子都留在学校里做完作业才回家。过几天,我一定要打个电话给孩子的父亲,及时沟通情况。
三、灵活——创设多种活动,无声胜有声。
我们熟知的家校联系的方式有打电话、实地家访、家校联系册的使用、开家长会等。也许因为这几种方式常用,所以我们老师并不重视。比如开家长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完成德育处布置的任务。殊不知,在家长的心目中都比较重视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这是他们评价我们老师能力和水平的最好机会。
记得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二个年头和一位老教师搭班。那年的家长会过后,我无意中听到几位家长的窃窃私语,在评判我们几位教师在家长会上的发言。从此,我就格外注重家长会,力争每次家长会会让家长都有所收获,有所触动,有所震撼让自己和自己管理的班级走进家长的心田,让家长也和我一样热爱这个班级,愿意为班级出谋献策。
其次,我们要创设各种活动,让家长在活动中受教育,受感动染。我组织“亲情”系列活动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地将学校和家庭拧成一条心,合成一股力。这个系列活动有两部分组成:1、随行潜入心,润物细无声——《今天我当家》。利用五一、国庆长假,布置了“今天我当家”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七天假期中真正地当一回家长,需要安排一日三餐,要统筹地安排家庭的日用开支,要负责家庭大扫除,要招待好客人……当一回家长,就体会到当家的不易。孩子当家,最自豪、最骄傲的是家长了。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给爸爸妈妈洗脚》。孩子对家有了新的认识,对亲情有了更深的体会后,我又布置学生回家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洗 一次脚,剪一次指甲。“妈妈,今天我给你洗脚。。”当孩子稚嫩的童音响起时,大部分家长难掩心中的高兴和激动,眼里都闪着泪光了。“养育之恩,无以回报。”老师的良苦用心在每个家庭都感受到了,而且还在悄悄地生根、发芽。此时,无声胜有声,再没有比这更好的联系,沟通方式了。(集美区妇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