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建设 >> 家庭建设
诠释淳厚家风 传承孝义美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福建省最美家庭翔安区大嶝街道双沪社区 许志言家庭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6-08-19

 诠释淳厚家风 传承孝义美德

——翔安区大嶝街道双沪社区 许志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许志言,来自翔安区大嶝街道双沪社区。我有一个五世同堂、孝道代传、夫妻和谐、子女成才、经济宽裕、温馨和睦的幸福大家庭。孝老爱亲的亲情纽带把一家人紧紧系在一起,许家几代人秉持着淳厚朴实的家风,在大嶝乃至翔安都传为佳话。许家的事例得到了社会的肯定,2010年以来先后获得“翔安区十佳孝子”、“道德模范”、“厦门市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厦门市首届十佳孝贤”、“福建省最美家庭”等荣誉。

  许家能有今天这良好的家风,一是母亲的良好家教,二是我的言传身教,三是许家人上传下承,潜移默化而形成的。具体如何形成,话要从我母亲说起。我有一个慈祥、善良而严厉的母亲,今年99岁。在她35岁,我仅4岁那年,父亲就去世,留下6个子女,最大13岁,最小还未出生。父亲是冤案死的,建国前参加我党地下组织,1952年被极左路线打成反革命而镇压,母亲背着反革命家属“黑锅”,忍辱负重三十年,又当妈来又当爸,何等不易可想而知。虽然日子过得很艰难,但母亲不忘教诲子孙,不可自暴自弃,要谨言慎行‘守规矩’,堂堂正正做人,以德报怨,秉持善行义举来诠释家耻。善有善报,父亲的冤案终于在1984年得昭雪平反,变家耻为家荣。在母亲精心的调教下,使我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在我8岁那年的一次犯错教训,对我的人生路产生极大的影响。那时家里很穷,经常吃不饱。一天,我和邻居一个同伴到生产队甘蔗园里偷了一根甘蔗,被队长逮到,叫来了家长。同伴的母亲教训自己的儿子说:“志言是没有父亲管教才会做歹仔,你也跟他学坏”。这话像针扎入母亲的心窝,既痛心又难过,当时我被母亲打得遍体鳞伤,回到家后,母亲含着眼泪边为我擦药,边教训我说:“再穷也不能偷,特别是咱家的孩子更要‘守规矩’,不能给人留下‘没爹的孩子做歹仔’的话柄,一定要争气,记住这次教训”。这次的犯错经历,在我一生中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激励着我的成长,也是形成良好家风的起源。我默默发誓,从今以后,我要堂堂正正做人,做许家的好子孙,告慰屈死的父亲。

  “人生百善孝为先,养育之恩大如天”。我始终怀着感恩之心,孝敬母亲。母亲由于早年操劳过度,染下风湿病、气管炎、眼疾、耳背等慢性病,给生活带来种种不便,为改善其生活质量,我摸索着学会了理发手艺,二十多年来坚持不懈为母亲梳头理发。家人不但在物质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同时在精神上也悉心照料,平日里家人总会抽出时间陪她聊天唠家常,使老人家心理状态良好、精神焕发、越活越有姿态。通过精心照料,母亲的眼睛已做了复明手术,风湿病也很少复发,现在还能喂养兔子、打扫院子。最开心的是逢年过节及家庭日,子孙携妻带子和她欢聚一堂,让她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双亲尊前行孝义,子孙学样孝敬你”。我给许家晚辈树立良好的的榜样,淳厚朴实的美德,不但在子女身上可见一斑,就是侄子、侄媳也如出一辙,孝道有加。我的两个侄子因父母残疾,小时候由我家代为养育。现在,两个侄子成家立业后,不仅孝敬叔婶如同父母,对祖母也照顾得体贴入微,大侄媳在2012年被评为“翔安区好媳妇”。

  “感恩孝义心怀开,公德善心自然在”。许家人不但严于律己,而且乐于助人,除了关心邻里,还资助患有白血病的两位学子,向灾区捐款捐物,多次捐衣物给贫困地区。在良好家风熏陶下,许家的子女品德都很好,在工作上表现也非常优秀,我儿子曾被评为“厦门市十佳城市美容师”称号,女儿连续三年被市国土系统评为“先进工作者”称号。自2000年以来,许家人数十人次无偿献血。近年来还帮助多名退养渔民再就业。本人还组织社区乡贤理事会,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中,建言献策,发挥突出的作用。创作了《劝君行孝》、《和美双沪共缔造》、《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三字经》、《八项规定记心中》等文艺作品,在大嶝街道各社区广泛地传播淳厚朴实美德,为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体力行。

  为了让良好家风得以代代传承,许家在临街的大门前立了石碑,铭刻“淳厚”二字为家训,将“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励志对联,立于中堂,提醒家人牢记许家淳厚朴实的家风、同心同德、发愤图强、为许家的繁荣而奋斗。家和万事兴,许家早已是小康之家。积善人家有余庆,许家从解放初的7口人,繁衍到现在内外子孙70多人,有国家干部、公务员、教师、医生、工程师,是一个五世同堂、孝道代传、夫妻和谐、子女成才、经济宽裕、温馨和睦的幸福大家庭。

 


【收藏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