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在蔡永鉴一家人看来,帮助别人不需要多富有,重要的是有一颗爱心。 蔡永鉴一家五口人除了母亲是地道的农村妇女,其余都是党员。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蔡永鉴这个普通家庭表现得淋漓尽致。 把工作和家庭的“难事”扛在自己肩头 蔡永鉴父亲年迈多病,多次住院。蔡永鉴照顾细致。住院期间,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妻子郭云彩尽心尽力承担起全部家务,经常替换丈夫到医院帮助护理。公公的病友换了一茬又一茬,大家都夸郭云彩是好儿媳。婆婆逢人便说:“儿媳胜过亲闺女!” 作为教育工作者,蔡永鉴夫妇既教书又育人,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勤于钻研,为人师表。在平时工作中,他们互相交流工作方法,交流教学心得,互相借鉴,互相勉励,互相支持,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蔡永鉴先后被评为“厦门市翔安区修志先进工作者”、“厦门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翔安区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翔安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郭云彩曾担任基层小学校长,在学校事务管理中,一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从大局利益出发,秉公办事,求真务实,倾力打造“和谐教育”,积极构建“平安校园”、“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她所担任的学校是“市级标准化学校”, “区级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区级文明学校”。她爱生如子,擅长改变“问题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她的业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与好评。获评厦门市 “优秀教师”、翔安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翔安区 “优秀校长”。 让大人与孩子的“公益”在社会倾力播撒 一个健康的家庭缘自于健康环境的发展和延续。蔡永鉴父母亲为人谦和, 乐于助人,大家都称他们为热心的大伯大妈。父亲是个老党员,对党、对国家有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这种感情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父辈始终把教育孩子放在首位,重视用典型事例教育子女学习、做人。蔡永鉴夫妇又将父辈的好传统、好家风继承下来。他们十分重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女儿现在厦门市民政局工作,工作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和母亲长期资助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两名贫困生就学。2009年9月郭云彩被评为厦门市第三届“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好家长。 蔡永鉴夫妇热心参加公益事业,假日里,经常积极参加“交通志愿者”、“洁净家园”等活动。他们积极践行雷锋精神,常年参与志愿服务,关爱弱势群体。近年来,蔡永鉴一家为灾区、慈善等机构捐款上万元。目前,郭云彩所在的学校仍有不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交流和沟通。由于从小就失爱、失教、失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孤僻、抑郁、冷漠、嫉妒、逆反等心理或暴躁、攻击、逃学等行为,学业成绩差。为了让留守儿童享受母亲的关爱,享受成长的快乐,获得身心健康发展。郭云彩主动请缨,担当留守儿童“爱心妈妈”的责任。郭云彩定期亲临留守儿童家庭或把他们带进自家里对他们进行心理和学业辅导,带留守儿童外出旅游;逢节日,给留守儿童送慰问金、书籍、学习用品。努力为留守儿童构筑温馨、和谐的成长氛围。不久前,她发现本班留守儿童占嘉杰同学和同学不合群,上课时表情呆滞,作业不按时完成。经了解得知:占嘉杰的父母离异,长期不在孩子身边。他又患甲亢病。对这样的孩子,郭云彩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郭云彩同志利用周末时间陪同占嘉杰的爷爷带占嘉杰上医院看病,并为之付药费;课间经常和占嘉杰交谈、做游戏,假日,带他外出旅游。课后,为他补缺补漏。占嘉杰同学变得开朗了,也乐于与同学们交往,学习成绩有了进步。四年级龙潮涌同学手骨折住院。郭云彩多次探望,并送去慰问品……郭云彩先后获评厦门市城乡妇女“巾帼建功”标兵、福建省巾帼志愿服务优秀巾帼志愿者。在郭云彩的影响下,蔡永鉴及女儿也十分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每当留守儿童到他们家,蔡永鉴及女儿耐心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并教他们读书,练书法。其中有两名留守儿童经他们一家人的辅导,学习进步很大。2016年12月这两名留守儿童参加翔安区教研中心举办的软笔比赛,分别获得第一、三等奖。 蔡永鉴一家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中很普通的一个家庭,但又是一个很不一般的家庭。因为他们这个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是那么的文明守法,那么的团结和睦,那么的无私奉献。这个家庭可称得上“乐善好施的最美家庭”,于2016年5月被评为厦门市“最美家庭”。 点点付出,能托起许多人的梦想,自己也能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和充实,体会到善行天下的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