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建设 >> 家庭建设
披星戴月,育女成才的好母亲周淑玲
发布时间:2011-04-19

海沧区海沧街道后井村14组的村民周淑玲,虽然识字不多,但却能够在丈夫因病去世,负债累累的困难境遇下,含辛茹苦17年,培养了三个女大学生。她的事迹,在后井村传为佳话。

周淑玲,今年46岁的她,满脸沧桑。乡亲们都感觉到,最近的周淑玲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最小的女儿周丽娜也已经是厦门理工学院大三年级的学生了,再有一年就将大学毕业了。三个女儿都学业有成,周淑玲十分欣慰,千斤重担,总算可以稍稍放下了。

1985年,风华正茂的周淑玲与同一生产地的陈聪池自由恋爱结婚。婚后,很快就有了三个可爱的女儿。只是,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陈聪池被确诊罹患绝症。虽经多方救治,但还是在同年6月不幸亡故。这对才30岁出头的周淑玲来说无疑是天塌地陷般的打击。最大的女儿周巧媚11岁小学三年级,二女儿周巧香9岁小学二年级,老三周丽娜也才8岁刚上小学。苦啊。可不管多么苦,孩子的学业不能停。周淑玲咬咬牙,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才。周淑玲常常感慨,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我的三个孩子才能有今天的成就。现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说,培养一个大学生要15万的人民币。这对周淑玲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即使如此,再困难的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下去。刚开始的九年义务教育就挤着过。从2004年开始,老大周巧媚考上了厦门理工学院,每年的学费、生活费最少也要1万元。经济压力变得更加巨大。2007年,老二周巧香保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一年的入学费1万五千元,也是个天文数字。周淑玲只能依靠亲戚朋友的赞助借贷才能稍稍缓解燃眉之急。这时候老三周丽娜也在厦门科技中学读书,每年的学费也是不少。三个女儿的学业在稳步前行,周淑玲很欣慰。可每年开学前巨额的学费、生活费也让周淑玲吃不香、睡不好,真是连借钱都不好意思向别人开口。家里的经济收入除了政府给予的一些帮助,就只能是周淑玲用自己柔弱的双肩,耕田种菜,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省吃俭用,煮一顿吃三顿,省下诸多费用来供孩子上学。周淑玲家除了碗筷齐全外,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小电视还是黑白的,如果家里来了比较多人,椅子就得向邻居借。母亲勤俭的好品德,给了孩子榜样。老三周丽娜刚上厦门科技中学,细心的班主任得知丽娜同学没有热水瓶,给了丽娜50块钱买热水瓶。周丽娜捡了同学弃用的热水瓶壳,然后花10块钱买热水瓶胆,40块钱就先还给老师;鞋子破了,乖巧的丽娜也不让母亲给她买新的,说补补还新着呢。这样的生活虽然辛苦,但苦中作乐,孩子们能为家庭着想又学业有成,周淑玲的心里不时还有一丝甜蜜。目前,老大周巧媚已经毕业,老二也即将在今年毕业,而老三也已经大三了,周淑玲总算有点缓过来了。

周淑玲总算熬了过来,村民也感受到了她最近的眼角舒展多了,但是还是能经常听到她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言。她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没有社会各界的帮助,单靠自己耕田种菜的一点微薄收入支撑孩子的学业,谈何容易。我一个单身女人能培养三个大学生,这都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社会各界给予帮助的朋友们。(海沧区妇联)

 


【收藏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