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妇联“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总结通报
两年来,厦门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在市妇联牵头、市综治委等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围绕“平安厦门”建设大局,开展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宣传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项创建指标均达到省里的要求,在省平安建设考评中受到好评。今年,市妇联加大工作力度,以“三贴近”即贴近妇女、贴近家庭、贴近实际为原则,与妇联“家庭工程”、平安厦门建设相结合,在提高“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知晓率、参与率,巩固和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成果上下功夫,现总结通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创新机制,不断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市妇联作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平安创建责任单位和“平安家庭”创建的牵头单位,坚持把平安创建工作纳入妇联年度工作的总体部署,将它作为妇联系统维权工作的源头工程和基础工程来抓。
一是加强领导。“平安家庭”作为“家庭工程”的重要内容,与市妇联年度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并在区妇联主席联席会议上层层布置,明确责任,落实措施。3月初,根据省2007年“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工作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考核指标并下发到各区。为确保“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联合市综治委向财政局申请“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专项经费每年6万元。4月28日,市妇联牵头组织召开了2007年“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工作会议,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领导、各区、街(镇)妇联主席、区综治办主任、街(镇)综治副书记及社区代表15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市委政法委副书记苏世明主持。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妇联副主席陈宝贵总结了我市2006年“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并对2007年工作进行部署;与会人员参观了前埔南社区的“平安家庭”创建成果展,社区领导在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发言。最后,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市妇联主席翁金珠就如何发挥妇联在“平安家庭”创建中的特殊作用提出了意见,要求各区继续抓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确保年底“平安家庭”创建知晓率达到100%,户覆盖率达到70%,示范街(镇)、示范社区(村)覆盖率达到50%,继续走在全省的前列。
二是创新机制。为了将“平安家庭”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市妇联指导各区制定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考核标准和滚动管理办法,规范评选授牌程序,建立未达标家庭档案,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活动,每年对“平安家庭”示范户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查,对不达标的家庭及时摘牌。针对厦门市流动人口多的实际情况,今年“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重点放在流动人口家庭,“三八”节期间,确定了思明区浦南社区、湖里区后埔社区为省级“流动妇女平安之家”示范社区,并拨给创建经费2万元;4月,确定了思明区前埔南社区、湖里区塘边社区等流动人口集中的四个社区为市级“流动妇女平安之家”示范社区并授牌,市妇联从平安创建经费中拨给每个示范社区3000元,共计1.2万元。按照省里“七个一”的标准,指导示范社区开展“流动妇女平安之家”创建活动,成效初显。
二、强化宣传,突出重点,不断扩大“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覆盖面 一是抓住“三·八”、“六·一”重要节点,结合妇联工作实际,广泛宣传“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三·八”节期间,参加了“综治宣传日”活动,制作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有奖知识问答,吸引了过往群众的踊跃参与。在“三·八”维权周活动中,把“平安家庭”创建与妇女儿童维权紧密结合起来,聘请律师深入社区、村开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讲座,宣传“平安家庭”创建标准、申报程序。在“三·八”节表彰大会上,表彰了全市首批100户“平安家庭标兵户”,并通过电视、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在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六·一”儿童节期间,开展了“妈妈的祝福”——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组织了200名进城务工母亲参加,发放亲情贺卡和电话卡,在进城务工家庭中宣传“平安家庭”创建活动。6月1日,又组织开展了“平安·健康·快乐”——厦门市首届家庭趣味运动会,把家庭平安与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结合起来,受到广大家庭的普遍欢迎。
二是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抓住“五五普法”的良好契机,与司法局联合,把《妇女权益保障法》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纳入普法宣传培训的整体计划中,充分利用政府信息网络和社区妇女学校开展法制培训,并结合“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在广大干部和社区妇女群众中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妇女法律素质,增强妇女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结合妇联每月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开展的“娘家人三进三送”活动,进村入户,宣传“平安家庭”创建;结合“宪法宣传日”、科普宣传周、“健康宝宝、幸福家庭”启动仪式等活动,见缝插针,大力宣传“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提高知晓率。 三、加强维权长效机制建设,增强“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实效性 一是规范信访窗口接待,加强与各部门联手调处群众纠纷的力度。设立维权热线,接待时间由原来一周二次,增加到五次,并实行A、B角制度,保证维权工作每日制服务。今年1-4月份,市妇联共受理群众来访97件,均作了妥善处理。除了律师接待外,新开设了“妇女心理咨询室”,维权工作不断深化、细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妇联信访案件类型也不断发生变化,为此,市妇联推出“律师、心理咨询师接待日”制度,将法律咨询与法律援助、心理辅导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人文关怀,把普及法律法规、政策和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健康观念作为重要内容渗透到信访接待中,通过为来访妇女群众提供法律知识、情感、婚姻与夫妻关系等问题的咨询,为妇女群众提供多方位的法律服务和心理帮助,也为她们提供了倾诉和交流的平台,较好地维护了妇女权益,确保了家庭的平安和谐。
二是成立“妇女儿童维权沙龙”,解决维权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大维权力度,消除家庭“不平安、不和谐”因素,3月份,市妇联发起成立了妇女儿童维权沙龙,成员由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妇联系统中法律从业人士、法律爱好者、法律志愿者、妇女干部组成。维权沙龙主要针对妇女儿童维权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讨,为妇女儿童维权开“妙方”。通过各种维权建议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面向妇女、面向社会,为妇女群众提供专业咨询、帮助、服务,推进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为“平安家庭”创建做贡献。
三是加强社区预警机制,完善信息报送制度。按照省里的要求,指导各区认真做好每季度信访数据统计和信访情况分析,适时分析和发现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矛盾的情况,及时上报省、市相关部门。发挥社区警务调解室的作用,与社区配合做好群众来访的调解工作,发挥窗口预警功能,做到预报、预测、预防,发现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重大事件和可能激化的婚姻家庭矛盾,及时做好信息报送和矛盾疏通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