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建设 >> 家庭建设
她用孝心救回不治之人
发布时间:2007-08-23

----敬老爱亲模范陈亚风的感人事迹
 
      “妈可能要喝水了。”陈亚风在与我们聊天时,突然起身去拿水杯,给坐在门外晒太阳的婆婆喂水。婆婆果然渴了,把半杯温开水全部喝完。一旁的东瑶村妇代会主任苏丽惠告诉记者,这就是老人家能活到93岁的秘诀:陈亚风再忙都会记得按时照顾老人。要知道,她是从死神的手上把婆婆抢回来的。
 
80岁得重症 送到医院就被劝回
      黄沙老人在80岁以前身体还很硬朗,那一年老伴去世后,伤心过度,患上了胃病和胆囊炎,家人赶紧送到杏林医院抢救。但黄沙年纪太大,不能动手术,医生判断说基本是不治之症,建议先拉回家观察。后来,黄沙又被儿子媳妇送到东孚卫生院,他们听到了医生同样的劝告:还是回家吧,没救了。老人平常一吃饭就吐,疼痛难忍,甚至看到别人吃饭胃都发痛,这种症状也让家人相信了医生的判断,不过他们并没有死心,最后到角美医院拿药后,症状还有所缓解。
      黄沙有三个儿子,陈亚风是第二个儿媳妇,大媳妇和三媳妇有病缠身,因此她照顾的时间要长一点。陈亚风说,刚开始她并没有想到婆婆的病会好起来,她还觉得婆婆时日无多,要好好孝顺一下,“可能就是这种细心、耐心和爱心,比住院吃药还有效。”苏丽惠认为,是媳妇的孝心,救回了婆婆的生命。
 
用照顾婴儿的耐心照顾老人
      陈亚风说,照顾老人千万不能急躁,而要用自己当年照顾婴儿那样的心境。比如她就从来不惹婆婆生气,婆婆交代她做到事情,总是百依百顺,与婆婆说话也是轻声细语。在生活上的照顾,陈亚风想的细致入微,有时天气不好,一些衣服没有晒干,她就坚决不给婆婆穿,一定要等到太阳出来晒干后才拿出来。
      饮食方面,陈亚风从来都是坚持让婆婆少吃多餐,婆婆胃不好,不能吃干饭,因此每顿只能吃软性的、不刺激的地瓜稀饭、咸稀饭等。为了保证卫生,每顿饭前,陈亚风都会将婆婆的餐具用开水烫过一遍再用。
      给老人洗澡擦脸,整理房间等工作,成为了陈亚风的日常工作之一。她并没有认为,一个曾经身患重病的老人,是这个家庭的负担,“我们家有这样一位高龄的老人,是我们家的福星。”在陈亚风看来,四世同堂的家庭,在现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少见了,应该是幸福家庭的一种象征。
      苏丽惠说,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还是媳妇呢?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十几年能够一直这样子,“她婆婆的病当然会好起来。”
 
孙媳妇说,她是看着样子学的
      陈亚风耐心照顾婆婆,这一切都被陈亚风的媳妇康惠红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这位孙媳妇不仅与婆婆陈亚风的关系好,也主动承担了照顾祖母黄沙的任务。康惠红说,在这样的家庭中,她很容易被这种亲情感动,“我都是看着样子学的。”
      康惠红学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婆婆,黄沙的大媳妇和三媳妇认真照顾老人的孝心也让人无话可说。大媳妇刘泡治患了尿毒症,每周都要血透一次,三媳妇陈彩云得了肠梗阻,也是个药罐子,但二人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不好,推托了对婆婆的照顾。实在因为住院无法照顾时,她们也会委托康惠红照顾。
      康惠红说,祖母喜欢吃鱼,但大家又怕她吃鱼时被鱼刺卡住,因此祖母在吃鱼肉前,鱼都要经过特殊加工:先把鱼刺一根根剔走,再把鱼分成小块,“就像当年我喂小孩一样。”看到媳妇也如此孝敬,陈亚风是非常的满足,她说,这样的孝顺,是会一代影响一代的。
 
婆婆说“勤快才有饭吃”成为家传祖训
      陈亚风还说,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婆婆以前对她们也是非常的关心照顾。“现在她老了,生活不方便了,我们尽晚辈的义务,让老人安度晚年,也是分内之事。”
      黄沙的三个儿子也都非常敬重她。“母亲从小就吃苦,勤劳持家,把我们拉扯大不容易。”陈亚风说,老人家直到75岁时,她的身体还很硬朗,也从来没有歇过手脚,担水、劈柴、种菜、养猪等农活,样样都干。农忙时,她还到三个儿子家里帮忙煮饭、晒谷子。黄沙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勤劳才有饭吃。现在,这句话被陈亚风的儿子媳妇们用来教育孩子了,成了“家传的祖训”。
      陈亚风说,她知道婆婆是实在不能动了,不然她不会让自己休息的。现在,尽管黄沙已经耳聋眼花,却仍然关心着家里的事情,有一次,三媳妇去医院手术,十几天没有回家,黄沙就明显的着急起来,问孙子“怎么这么多天没有看到你妈妈,她去哪里了?”如果是其他人几天没有跟她说话,黄沙也会一一问起。
      陈亚风说,她们这个家族现在是四世同堂,人丁兴旺,没有理由不孝敬婆婆。她们也知道婆婆辛苦了一辈子,剩下的时间也不多了,只有更加尽心尽力,珍惜每一天与婆婆一起生活的日子。
 
 
 
 

【收藏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