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在市妇联、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各级妇联组织、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配合和大力支持下,海沧区家庭教育工作能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宣传“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以推进“双合格”活动为重点,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载体,深入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海沧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围绕目标,提升家庭教育工作水平
1.深化“双合格”活动。我们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积极开展了“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一是开展家庭教育读书活动。一方面实施“母亲素质工程”,以提高母亲素质为中心,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目的,开展了“女性素质大讲堂”活动,号召广大母亲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在全区开展了“知荣辱、讲文明、争创和谐好家庭”活动,通过在广大家庭中开展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创建和争当优秀家庭角色活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二是举行家庭教育报告会。区妇联坚持每年举办十场家庭教育知识专题报告会,邀请全国赏识教育研究所高级讲师杨鑫老师,教育局副局长、市家教讲师团成员任勇老师,为家长作《牵着孩子向何方》、《让赏识教育走进千家万户》的专题报告,帮助家长树立了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三是开展家庭教育评选表彰活动。区妇联与区教育局紧密配合,召开海沧区第二届“双合格”家庭教育先进典型表彰会,表彰45个(所)“双合格”家长、优秀家长(家庭)教育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几年来,我区荣获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1个,全国“家教先进个人”1名,市“双合格”家教先进集体、优秀家长(家教)学校6所,22名同志被省、市授予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家长荣誉称号。四是开展第二届“我与孩子同成长”家教征文比赛,共征集作品117篇,对获奖的30篇征文作者进行表彰,并将获奖作品印刷成册发放给广大家长,起到让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的实效作用。五是区妇联与团区委于今年5月1日成立海沧区“连心桥”咨询服务室,开通服务热线,通过聘请家教、心理工作者接听群众来电,提供免费咨询的方式,为妇女姐妹们和青少年朋友们解答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家庭教育方面问题,传播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教子方法,营造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
2.构建家长学校平台,规范家教学校活动。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家长(家庭教育)学校,并达到了“六有”,即:有组织领导机构,有基本教师队伍,有教学场所,有教学设备,有组织上课,有档案管理。制定《海沧区社区(农村)家庭教育学校管理办法》使全区家长学校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区家长学校创建率为100%,100%社区成立家庭教育学校,目前65%农村成立家庭教育学校,家长学校面向辖区,开展了灵活多样,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教学活动,增强了家长学校的吸引力,促进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各校家长学校设立“家长开放日”,学生与家长共同到教室上课,促进了双向交流、互动沟通。开展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家长学校的工作水平。每年9月份各家庭教育学校至少要有一场的家长培训讲座,两年共举办家长培训讲座26场,受益家长3662人;家庭教育实践活动13场(趣味运动会、电影巡回、亲子活动、风筝夏令营、挫折教育夏令营),参加家长2446人。2007年区妇联为村(居)家庭教育学校赠送DVD机16台及《父母学堂》光碟35套。如今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已成为各家庭教育学校常规的项目。
(二)丰富活动,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
我们以“争做合格小公民”为主题,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寓教于乐的道德实践活动,使未成年人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开展评选表彰“五小”标兵,举办“知荣明耻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寻找身边的好榜样”及“激情奥运,阳光校园”等主题的读书征文和演讲与朗读比赛,举办师生书画比赛。在7个村(居)进行《关爱明天》电影巡回播放,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期间,引导学生抒发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为孩子和家长之间相互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家庭在交流中增进感情和相互了解。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开展“八个一”活动,即一次大讨论、一次国旗下讲话、张贴一张宣传画或座右铭、创办一期墙报或黑板报、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开展一次感恩教育、组织一次征文活动、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素质。
(三)突出需求,提高家庭教育工作实效性
为了营造真情关爱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孤残儿童的社会氛围,各级妇联组织对全区留守儿童进行摸底造册,发放《给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家园》的倡议书,招募百名“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统一制作了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卡,组织关爱慰问、畅游野生动物园、亲子活动等,切实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办好事。联合区教育局、育才小学开展“让流动的花朵更鲜艳”系列活动——开展“爱心手拉手,携手游天竺,感受海沧森林美景”,感恩庆“六一”,举办农民工子女夏令营,组织流动儿童参加厦门传统的中秋节博饼活动等。目前,“让流动的花朵更鲜艳”已被确定为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区关工委开展“让关爱行动走进千家万户”活动,进一步丰富关爱工程的内容和形式。深入开展贫困、孤残、留守儿童和单亲特困母亲帮扶活动。两年来,各级妇联组织利用春节、母亲节、六一节,开展“送温暖”活动,共走访慰问特困单亲家庭、孤儿、贫困母亲420人次,慰问小学、幼儿园4所,共送去慰问金及慰问品137240元。每年“六一”期间,海沧、新阳街道拨出专款对辖区内14周岁以下的低保家庭的学生、残疾儿童、孤儿进行慰问,共慰问360名儿童,慰问金额43920元。与区工会联合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为女职工发放1300张明信片,让她们为孩子们带去六一节“妈妈的祝福”。区关工委发动社会热心人士结对助学帮扶32名贫困学生,代发放助学款5.76万元。继续实施“春蕾计划”,拓展救助领域,资助贫困女高中生和大学生,救助孤困儿童。两年来动员社会各界扶助帮扶“春蕾女童”28人,帮扶资金达16800元。区教育局、关工委、区妇联积极发动广大师生及“五老”志愿者、巾帼文明岗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献爱心,开展“大爱助孤”活动,助养22名孤儿,为灾区捐款55.35万元。
(四)整合资源,形成家庭教育工作合力
近年来,区妇联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研究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各家长(家庭教育)学校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着力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区关工委积极发挥“五老”作用,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开展 “三进”(进校、进班、进家)、“三帮”(帮生活、帮学习、帮思想)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构筑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管理模式。(海沧区妇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