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巾帼风采 >> 巾帼文明岗
厦门市第二届十大杰出母亲评选之五

丈夫三次遇车祸她硬把家撑了下来
发布时间:2007-08-15

      “妈妈虽然苍老,半头白发,腰身不再挺拔,但她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最慈爱的妈妈。”许德兴近日对记者说。这是他对妈妈王间花的深情告白,它擦干了一个农村妈妈20多年来的汗水与泪水。
      丈夫先后三次遭遇重大车祸。“很不甘心,命运对我们是多么的不公!为了孩子,我不敢放弃!”这位饱受生活磨难,永不言弃的妈妈说。


    A、医生都说是奇迹,其实都因为她的照顾和鼓励


      家住翔安区内厝镇赵岗村的王间花,是一个“记账”只有自己看得懂的农村妇女。她是种菜能手,种的萝卜“有碗口大”。但她只上过扫盲班、连普通话都不会讲。
      她本来有个村里人都羡慕的美满家庭。生活的转折点从1992年开始。丈夫许水坝这一年遭遇第一次车祸。他走路,一辆沿坡往下冲的自行车撞翻了他。“人若走衰运,走路都出大事情。”间花说。丈夫摔裂了左腿膝盖骨,住院两个月,回家两年多不能下床,“医生一度说要截肢。”
      丈夫卧病在床,间花一边操持农活,一边照顾他。“到了夏天一天光擦身就要两三次,还要端尿盆。”丈夫什么事都做不了,心情低落,间花总让儿女给爸爸送饭,宽慰宽慰他,自己也要不时开导他。“水坝的腿能好,医生都说是奇迹,其实都因为间花的照顾和鼓励。”村里一熟悉情况的人说。

 

B、丈夫第三次出车祸时,她哭道:不用看了,应该死了


      1994年,当许水坝还未从车祸中完全康复时,公公也因老年痴呆症病情加重住院,并于当年离开人世。公公住院时,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连亲人也时常不认得,脾气也很差。婆婆年纪大了照顾不来,间花一人扛下三人的活计,还要来回在医院奔波。当时的她“又黑又瘦,都不成人样了”。
      1996年,身体刚刚有点起色的许水坝遭遇第二次车祸,叉车撞倒了他,右脚脚踝骨折,轻度脑震荡,全身摔伤多处,这次他住院半年多。
      2004年,丈夫第三次遭遇车祸,一辆集装箱车再次撞了许水坝,导致他蛛网膜出血、脑震荡、左手骨折,全身多处摔伤。听到这个消息,间花当场崩溃哭道:“不用去看了,应该是死了。”这次车祸让许水坝留下不少后遗症:左眼视力近乎为零,左手无力,基本丧失劳动力。
      接连的意外,拖垮了家里的经济,让原本富裕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也让间花差点崩溃。2004年的车祸,她刚开始没敢跟家里说。“很气(丈夫运气这么不好),想说这次应该逃不过了,家里(娘家亲戚)正农忙,不愿再烦他们了。”
      最苦的时候,间花想过死,但只想过一次,“就一次,后面就不让自己想了,为了两个孩子。”她说她要“努力赚钱,培养孩子上学。”


    C、煮猪食煮到睡着,柴火把头发给烧了


      水坝说,妻子这十几年一直没日没夜的辛苦操劳,要不是她支撑着,这个家早就垮下来了。夫妻俩向记者说这些年的事时,一边静静聆听的婆婆,偷偷抹了好几次眼泪。
      间花自己算了算,那些年,她一天在床上不超过3小时。头几年,她一年养8头到10头猪,一天得煮两大锅猪食。“用稻草烧,一锅煮上近三个小时。”王间花说。她必须每天凌晨两点多起来煮猪食,煮完差不多5点,就直接下地干活,晚上摸黑才回来。忙完家务活,再煮一锅猪食,从晚上8点到11点。
      大女儿许美芬回忆,母亲有一次煮猪食煮到睡着,头一低,柴火把头发给烧着了。


    D、骑车到南安卖鱼,每天紧赶慢赶,瘦得只剩皮包骨


      后来,单是种菜养猪已经养不起这个家了。脑子灵光的王间花想到承包鱼塘养鱼。养鱼首先要有资金,她跟亲戚好友借,好多人知道了就主动送钱来。每一笔借款都不多,200元到1000元,最后凑到了2万元。“借了有三四十家吧,都觉得我们踏实可靠、能吃苦,都借我们了。”说起这事,王间花还很感激。
      鱼养起来了,丈夫帮忙管理鱼塘,而间花则每天一大早,网起一两百斤的鱼,用摩托车载到南安水头的市场去卖。路途20公里左右,间花每天紧赶慢赶,不到一个月,瘦得只剩皮包骨。
      刚开始卖鱼,间花不懂看秤,把一斤二的鱼看成八两卖;不会讲普通话,不知道怎么算账,连找钱都会找错。她说“刚开始100斤的鱼差不多只能卖80斤的钱”。但她和丈夫都觉得“没关系,做生意不要计较太多” 。
      一段时间后,间花学会了普通话和算账。因为她的诚信、随和与公道,大量顾客捧场,她的卖鱼摊生意红火,成为家中主要的经济来源。而此后的每年春节,间花都要送上几十公斤的好鱼给亲戚好友、当初借钱帮她的人。“她很懂得知恩图报”,这是朋友对间花的评价。
      到了2000年,间花没有鱼卖了,因为鱼塘和土地大部分被征用。失去主要经济来源,家里的花销却一样少不了。间花开始四处打零工,拔花生、割水稻、工厂清洁工、建筑工地小工等等活计,只要一有机会她就干。间花说,没有资金,不然可以再做点小生意。
      王间花回忆说的,在那多灾多难的几年里,她就三四十岁,但“看上去却有50多岁了”。“一到冬天,手脚就全开裂了,衣服不像衣服,哪有今天的这种衣服穿?”她边说边扯了扯身上的红色碎花上衣,记者看了看,也就质量手工一般、甚至略嫌粗糙的衣服,一般农村妇女可能穿着去劳作。


    E、看老师的“钩叉”检查孩子作业


      间花基本不识字,惟一的读书经历,是年轻时上过一段扫盲班。而她带出的一双儿女,大女儿美芬考上福州大学,小儿子德兴三年后考上厦门大学。
      大女儿说,小时候,晚上为了节约电费,姐弟都是在厨房晚自习的,妈妈一边煮猪食,一边听他们朗读课文,还常常根据老师的“钩叉”检查作业。
      而实际上,间花说自己“什么都看不懂”,听不懂小孩念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老师为什么钩和叉。间花说,她要求小孩子狠命读书,对他们也看得很严,她希望孩子不要再过妈妈过的苦日子。每当孩子读完课文,她便夸他们“读得好,我很喜欢听,继续读。”
      2004年丈夫第三次遇车祸,小叔子坚持要告诉家里人和孩子,但间花却死拦着:不能影响孩子的期末考。直到放假,两个孩子才知道爸爸又走了一次鬼门关。

 

 

 

 


【收藏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