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珍大妈接济困难的人,包括那些算计她的人,还有在她潦倒时落井下石的人
卞秀珍大妈接受采访是为了“了子女的心愿”。 秀珍大妈有点小固执。她不要子女的钱,家具旧了坏了,她也不换。儿子要出书,她出出版费,她说子女年轻,还有好多地方要花钱。她是典型的热心的社区大妈,就是不给子女添麻烦。 她说这一辈子最大的财富就是子女。而在子女看来,她是天底下最朴实又最伟大的母亲。 她是江苏人,出生于1941年,1960年结婚后,开始在莲河(现属翔安)盐场医院工作。
不要让孩子们沉浸在仇恨里
大妈生第一胎难产,在莲河儿子的一条腿就出来了,她夹着儿子坐车72公里,到南安的医院才生下来。第二天丈夫就回了单位。出生第三天,儿子开始发高烧,大妈照顾自己还得照顾儿子。 “文革”时期是秀珍大妈最辛苦的时候。丈夫被打成走资派,很多人软的硬的让她离婚,她却把丈夫接回莲河。她带着3个孩子,捡菜叶过日子。家里只有秀珍一个人的工资,养活着一大家子人。还有不少人把他们往绝路上逼。大妈从来不计较。丈夫平反之后,大妈还去接济算计过她的人。子女长大后,她还让儿子每年送钱给那些人,还鼓励女儿把所谓“仇人”的儿子招进公司工作。 她说,不要让孩子们沉浸在仇恨里,影响他们的善良之心。
40年前吃过她家饭的老兵,拖儿带女来感谢她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英雄三岛的驻军,每到退潮,渡轮过不去,士兵就只能滞留岸上。大妈就把士兵带回家,给他们做饭吃。后来,官兵们就自动到医院,找一个江苏大姐,要到她家吃饭。 她家门不锁,官兵来了也不客气,大妈不在就自己进屋做饭。官兵们为了感谢这一家人,隔一段时间到盐场医院的大院子里放场电影,还打上“慰问老张一家”的字幕。 现在,还有很多当年的官兵们寻到厦门来看望她。找不到大妈,就到莲河打听,千方百计找人。大妈会派子女去接。儿子说:“我们都不认识,在机场举着写着妈妈名字的牌子,等着人来认。”好不容易把客人接到家,没想到,“妈妈也不认识”。 3名军人回家做了农民,一次拖儿带女,3个家庭一大堆人出现在大妈家门口,大妈愣了。 大妈感慨:“以前他们都很年轻,现在做爷爷了,认不出啦。”
女儿给她20万元做寿,她全捐给了莲河的娃
她1960年就开始到莲河盐场医院工作,现在却几乎没有存款。以前,医院的病人没钱看病,她常接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一家最困难的时候,乞丐来要饭,她把饭盛好,请人家进来吃;一些修雨伞的的人到门口,她把整锅的饭端出去,自家另煮一锅。三更半夜病人来,她一定笑脸相迎,有时一个晚上要被吵醒8次。现在,大妈加入了南普陀慈善基金会,有钱就去捐。社区谁有困难,她马上帮。 去年,女儿要给大妈做寿,拿出20万元想让大妈去旅游。大妈却把这20万元捐给她3个子女的母校莲河小学。 “学校太破了,那是孩子们的母校啊。”大妈说,学校190多个学生,很多是外地打工的子女,还有一些本地贫困人家的子女,很可怜。她还在学校设立了一个奖学金。 秀珍大妈很以子女为荣。大儿子现在是中学的校领导,女儿在国内外有十几家公司,小儿子现在也是成功的商人。 女儿说:“我这个妈妈,有海一样的胸怀,包容一切,她是我们的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