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双学双比”女能手东孚镇东瑶村陈妙金先进事迹
陈妙金,东瑶村下尾村的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16岁的她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上学到初中未毕业就回乡务农。当时的她不甘心这样做一辈子农民,虽然上不了学,但她想学点手艺跳出农门。于是小小的她就跟着人家到食品厂包蜜饯,到纺织厂当挡车工。几年的磨练造就了她吃苦耐劳的品格。以至于所到之处,当班的班组长信任她,年长的姐妹们喜欢她,让她尝到了许多手艺和技术,也让她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和管理人的技巧。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被招收到啟源洋伞有限公司这个专业生产雨具的工厂当车工。这使得从小就喜欢服装针织、裁剪,喜欢摆弄剪刀、尺子的她如鱼得水,所以她格外珍惜这份工作无论安排给她的是什么工作,她都乐意接受。经过刻苦的学习、实践、揣摩,她不仅能独挡一面,一丝不苟将工作任务完成,还能指导别人提高劳动技能。不久,她就从一线工人升任为一个质检员,又从质检员升任为一个班组长。从只负责一个班到一人管理两个班到整条流水线。把所承担的事项料理得井井有条,无论是生产质量还是任务完成情况都得到了企业管理层的高度肯定。在她结婚生育必须休假的时候,这个雨伞厂的厂长还一直保留着她的职位,希望她产假后回到该厂工作。
当上母亲的她既热爱曾经从事过的工作,又放不下自己的孩子。只好等到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才回到原来的岗位。重回岗位的她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当一批批的新工人进厂后,她总是手把手地教,直至学会为止。每当工人做出产品来,她都会认真检验,对不合格产品严格按照要求退回修改,直至符合要求。正因为她对工人,对产品认真负责,所以受到厂部的重用。但由于孩子要上小学的缘故,她不得不辞职在家一边照顾孩子生活起居。但不甘于无所事事的她想到自己可以凭借厂部的信任,把厂里的一些代工的活带回家做。于是自己在家当起工人来,一边照看自己的家,一边仍然靠自己的劳动增加家庭收入。凭着她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信誉,不仅是原来她工作过的啟源洋伞有限公司把活拿来让她代工,同安富新雨具厂、灌口松豪洋伞有有限公司等也慕名而来将其公司有伞套、伞带等拿来让她代工,她的活接不完,经常要推掉一些。而当她看到跟她一样的家庭主妇为了照顾家庭和孩子放弃工作没事可做,又没收入时,便想起了把自己做不完的活分给其它姐妹去做。但是那些姐妹并非每个人都没有从事这一行业的技术,厂家也不会轻易把活放给她们去做。于是她就和丈夫商量,在家中腾出个地方办个车工培训点。把村子里和附近村庄的一些没工作的姐妹招进来培训,以后再引进一些加工产品让这些姐妹做,这样大家都有收入。这个想法得到了丈夫的赞同。于是他们自己买了2台电动缝纫机和2台滚边机,又经过发动,十几个家庭妇女自发买来电动车安放在她家里开始培训技能。十几台机器开始投入使用,她不仅一遍一遍地向参训学员反复讲解电动车操作的原理和操作方式,还一个一个进行示范,让每个学员一步步学。就这样手把手地教,耐心细致地反复讲,一直到完全能熟练操作为止。一些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训可以接活了,她就把原本自己在加工的业务让给这些姐妹去做。虽然起初收入不是很可观,但随着她们熟练程度的逐步提高,这些姐妹从一个月400元---500元收入增加到每月700---800元的收入,现在有的收入已经超过1500元。现有十五名在家带孩子的妇女姐妹加入她这个代工的行列,年人均收入达1万元以上,一年共为这些姐妹创收15万元之多。
现在,彩虹桥洋伞工业有限公司、铭春洋伞有限公司、铭泉洋伞有限公司等也将大部分的半成品交给了陈妙金她们加工。她们的活也来越多。一些老人家也加入了她们的行列,当起助手,帮她们剪线头,翻布套。有的婆媳一个当车工一个当下手,分工协作,其乐融融。也有一些婆媳原先关系不好,为了增家庭收入,老人家便主动帮起媳妇的忙,媳妇也不再埋怨婆婆了。这么一来,矛盾化解了,家庭和睦了。所以找她要活干的姐妹起来越多,而她在考虑解决姐妹们就业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加工质量。由于加工的产品质量成品率高,反工产品少,又能按时交货,所以很多厂家长期找她代工的。她现在并不局限在为本村发货加工,还把一部分的活发给其他村的妇女姐妹去做。遇上赶工的时候,她亲自动手做,加班加点检验产品,保证按时按质交货。空余时间在家则坐聚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交流技术。现在这些姐妹不出门就有收入,又能照顾到丈夫、孩子以及家里的老人,心里甭说有多高兴。她们都把妙金当成自己的亲姐妹。随着货单量的不断增加,陈妙金现在打算再将业务扩展开来,让周围更多的姐妹参与其中一起创业。相信她们的明天会更好!(海沧区妇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