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翔安区妇联始终坚持把失地妇女、退养女渔民的劳动技能培训当作“双学双比”竞赛活动中的一项重点工程来积极推进,紧紧抓住大开发、大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分门别类的把技术送到家家户户,送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妇女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1—9月,区妇联共举办劳动技能培训43期,培训妇女2317人次,提前三个月超额完成全年培训千名农村妇女的计划。
一、创新培训内容,拓宽致富渠道
区妇联领导亲自率队走遍四镇一街一场,开展“妇女需求知多少”调研活动,了解倾听广大失地、退养妇女的心声,掌握妇女需求第一手资料,确定了富有针对性、前瞻性的培训内容。截止目前,全区共举办了物业管理、插花、烹饪、农家女网上行、计算机等级等不同内容的培训43期,有2317名农村妇女参加了培训并领取省劳动厅或市劳动保障局颁发的等级或结业证书。一是善于抓住特点。主要是抓住各年龄段妇女的特征。如针对文化水平低且年龄偏大的特点,举办烹饪技术培训,既可提高她们的生活品位,又为将来转移就业(如开小炒店)奠定基础;又如,针对文化程度较高且年纪较轻的妇女,则进行“农家女网上行”暨计算机等级培训,为她们进入周边企业务工铺好路。二是善于抓住地域特点。如当了解到海域整治村——新店沃头村、欧厝村将来的规划是要建立海鲜一条街,而村民们烹饪水平低、大部分“金包银”试点村的妇女想在“银”里店面经营小炒店,但苦于烹饪技术差时,区妇联立即到本村启动烹饪技术培训班;当了解到大帽山农场要整体搬迁,今后的安置房设在新店镇,妇女们可在周边开小炒店或进工厂务工时,区妇联就主动靠前做工作,举办烹饪技术培训及计算机等级培训,为大帽山妇女再就业打好了基础;再如,根据大嶝妇女普遍热衷于手工艺制作,区妇联举办了插花技术培训,满足妇女们的需求。三是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区妇联一边深入细致地做好调研工作,一边与火炬(翔安)产业区相关负责人联系,当了解到火炬园区急需一批物业管理人员(保洁员)时,区妇联立即与市巾帼园联系,在“金包银”村启动物业管理培训班,培训了140名失地妇女,同时将参加物业管理培训的妇女推荐到火炬园区参加保洁员资格面试,目前已有10多人被录用。
二、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益
坚持以实用、实践、实效为主线,学用结合,不断创新机制,完善措施,灵活形式,在培训中做到“三个结合”:一是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年初,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后,每季度分期分批安排集中培训,而分散培训则由各镇(街、农场)按计划下到各村去培训,做到月月有安排,常年不间断。二是普遍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根据各镇(村、居)实际,组织对妇女小组长、村妇代会主任(社区妇联主席)、女能人进行重点培训,受到重点培训的骨干再对周围群众进行直接培训,以点带面,不断扩大培训面。相关理论知识,则利用课余时间发放小手册等方式进行普遍培训。三是理论学习与实践指导相结合。每个项目的培训,都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每一堂课都聘请专家到场,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员们边听边认真做笔记,在听完讲解后即可现场进行实践操作。学员们与授课老师之间形成互动,气氛活跃,成效显著。
三、创新组织方式,构建培训网络
主动协调,积极筹备,成立翔安区农村妇女劳动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副区长陈春夏亲自担任组长,区妇联主席洪允治担任副组长;所辖四镇一街一场都相应设置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全区111个村(社区)分别成立村一级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横贯到边、纵贯到底”的培训网络,形成了全区上下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同时积极协调市巾帼园再就业培训中心、区人劳局等各级各部门,抽调骨干人员,落实好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督查考核等,力求做到“人员、时间、计划、教材、师资、经费”等六个落实,确保了全区失地、退养妇女劳动技能培训活动顺利推进。
四、创新宣传方式,挖掘妇女典型
区妇联充分借助新闻媒体,加强典型挖掘与宣传,力促农村妇女“劳动技能培训”活动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使广大失地、退养的女劳力增强自觉培训意识,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一是指派专人,负责劳动技能培训系列宣传活动,将培训目的与意义、进展与成效、典型与榜样,通过文字、图像、宣传画等,及时详实的一一记录下来,及时进行宣传。二是利用村(社区)宣传栏、板报等进行广泛宣传。在全区111个行政村(社区)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双学双比”先进妇女典型,宣传她们通过培训、掌握劳动技能走致富路的经验。三是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进行广泛宣传。截止目前,区妇联在省、市电视台和全国、省、市妇女网及区《翔安快讯》、《翔安宣传园地》等,发表了相关信息报道30多篇。
五、创新管理模式,总结推广到位。
为了增强培训实效性,区妇联更关注平时培训管理及培训后的总结,对符合培训要求,并愿意参加培训的妇女,一律向村妇代会或镇妇联报名,进入核心农户花名册。区、镇(场)两级分别对培训后各类文件、总结等资料进行装订成册,输入电脑进行规范管理。另外,建立了培训工作月报、督查、年度考核等制度等。从而有效地在各级妇女组织之间形成一种竞赛氛围。
总之,在上级妇联的指导下,在全区各级妇女组织的不懈努力下,女劳力技能培训将进一步广泛深入,成为带动翔安农村妇女致富的一个拉得出、打得赢和叫得响的“品牌工程”。(翔安区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