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立春时节,集美区后溪镇后垵村已是春意盎然,对不惑之年的村民周秀惠来说,今年的春天特别美,美上眉梢,美在心里。原来厦门市妇联去年帮助周秀惠申请了30万元小额信贷,市妇联承担其中5万元的贴息,促使她在狗年开春再建一座占地3亩,600多平方米的新厂房,解决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就业。
记者笑称周秀惠沾上了狗年旺旺的喜气,满脸笑容的她则一本正经地更正:“是妇联娘家人帮了我的大忙。”眼见为实,耿直的她特地邀请记者到她的旧厂房参观,一间两层石头房子里,一间是摆放了几张办公桌的办公室,一间是放了十几台电动缝纫机的小车间。从1992年创业至去年,她创办的“厦门市集美区鹭清服装厂”的规模都没有突破这间石屋。
集美区妇联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周秀惠在扩大生产规模上遇到了资金瓶颈,先后帮助她申请了几次小额信贷,去年的30万元小额信贷算是最有力度的一次。为什么妇联要老是帮助周秀惠呢?同在后垵村的郭燕红跟记者讲述了她的工作经历后,记者明白了个中缘由。
眉清目秀的郭燕红是从邻近的龙海市农村嫁过来的,由于初中毕业,没有一技之长,且要在家照顾公婆,所以工作并不好找。周秀惠的服装厂接的都是加工购物袋的外贸订单,有时来料加工太多,而工厂规模太小无法应付。周秀惠想出了工厂+农户的生产模式,并发布了免费培训的消息,年方20岁的郭燕红得知后,报着试一试的念头参加了培训,没想到用一台缝纫机在家加工购物袋成为了一份稳定工作,收入也让她始料未及。她一天能加工600多个购物袋,月收入有2000元左右,不仅超过了在工厂打工的同学800多元的月薪,也超过了在公司当驾驶员的老公1000多元的月薪。而像郭燕红这样为周秀惠的服装厂从事加工的农村富裕劳动力有200多人,由于没有年龄、性别以和文化程度的限制,许多农户是男女老少轮番“上阵”在家加工。
周秀惠作为妇联培养起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先后荣膺省市劳动模范,并成为厦门市集美区政协委员。她的提案“关于解决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和“关于农村征地补偿款的问题”都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和采纳。正如市妇联副主席陈宝贵所言,小额信贷钱不多,但鼓励和扶持了一批有一定基础的农村女能人自主创业,安置了一批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起到了社会带动和影响作用,可谓花小钱办大事。
实践证明,农村妇女创业发展资金是“用小钱、办大事”,是“真扶贫、扶真贫”,其“输血”、“造血”功能为建设新农村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一步步地拉近了农家女和小康生活之间的距离。(集美区妇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