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巾帼风采 >> 巾帼文明岗
“编外指导员”的拥军情结
发布时间:2006-02-10

      民革思明总支二支部党员鞠晓敏同志,从2001年起坚持每周上海岛,为驻岛官兵送去文化食粮,“编外指导员”的美誉在驻岛官兵中口耳相传。
       处于进出厦门港咽喉的青屿岛是一个无居民、无用电、无淡水的有名的“三无岛”。绕行这个面积只有0.06平方公里的小岛,仅需不到半个小时。但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岛上官兵爱岛建岛,奋发有为,被誉为“海上钢钉”、“海岛红旗”、“海岛钢刀”称号。
      2001年5月的一天,几个年轻人来到青屿岛。岛上官兵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及他们对精神食粮的渴盼打动了她们的心,帮助岛上官兵组建一支自己的乐队的想法油然而生。很快地,在朋友的介绍下,鞠晓敏加入了“义务音乐教师”的行列,从此踏上了风雨无阻的飞舟跨海、播撒音乐的征途。
       面对个别战士音乐知识“一穷二白”的现状,鞠晓敏从识乐谱、正确拿乐器教起,教战士唱歌、吹长笛,而她的几个朋友则分别教吹长号、小号、打鼓等。四年多来,几乎每个双休日,鞠晓敏总是准时搭乘民船,义务来帮助战士们学习吹拉弹唱。老师教得认真,战士们学得用功。工夫不负有心人,乐队终于能上场了!每当连队升国旗、部队首长上岛慰问或者与地方联欢时,乐队总会闪亮登场。
      乐队建立起来了,鞠晓敏的担子反而更重了。她除了继续给战士们上音乐课外,还为他们讲解古诗文赏析等。在她的带动下,她的亲朋好友也都积极的参加拥军工作。四年来,参加她们培训的官兵有150多人。
      为了丰富海岛官兵的节日生活,她们于春节和老兵退伍期间,上岛与官兵们联欢,组织了多场军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演出,受到了海岛官兵的热烈欢迎。
      她不仅为战士们上课、演出,还以母亲般的情怀关心着战士们的生活。每年的八一节和老兵退伍时期,总能在海岛上看到她的身影。
       鞠晓敏雷打不动的双休日海岛拥军行,让自己与海岛上官兵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周六成了驻岛官兵翘首以待的日子。只要船到,战士们都会准时的到码头迎接他们的“鞠老师”。官兵们都敬称她为“编外指导员”,每逢过年过节,部队总不忘给她送上自种自养的猪肉、鸭及海产品等慰问品。
      这让鞠晓敏十分感动。她说,自己并没有做些什么,如果说有的话,也仅仅是比他人多了一个可以在海岛“度假”的双休日。她不为名、不为利,为的只是用个人有限的能力为长年驻守海岛的战士们做一点事。她认为,能够为驻岛官兵带去厦门人民的一点情谊,是在为厦门创建文明城市尽自己作为普通公民的义务而已。她做得很快乐,而且将在这条拥军路上一直走下去。(民革  林小玲)
 
 
 
 
 

【收藏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