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厦门市第二届“十佳杰出母亲”候选人
思明区“和谐家庭好妈妈”邱有英先进事迹
在鼓浪屿漳州路20号住着这样一户五口之家,男主人1983年因公负伤落下三级残疾后就病休在家、女主人邱有英现年53岁,是厦门第二百货公司的退休工人,上有90岁卧床的婆婆;1982年3月出生的女儿现就读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管理学专业研究生、1984年11月出生的儿子现在英国倍德佛大学计算机通信专业读博士。在这贫穷的家庭中却有着不平凡故事,那是因为有一位伟大的母亲——邱有英。
邱有英于1954年8月出生在福建省内的一个山村,从小就失去了母亲,酷爱读书的她,因在封闭山村重男轻女的环境中只念到小学毕业就离开了学校,成了家中的一把手。1981年3月,27岁的邱有英结婚了,不幸的是83年丈夫因公负伤并落下残疾后就从福建省永定煤矿病休在家,上有年老的婆婆,下有刚出生的女儿,还有体弱的丈夫,整个家庭重任就落在29岁的邱有英身上,靠着丈夫生活金和自己微薄的工资,她艰辛地经营着清贫的家。
拮据的生活彰显伟大的母爱。自从丈夫病退后,只领到基本的生活费,自己的工资又低,家庭生活拮据。一对儿女在一天天地长大,为了能给孩子创造较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她利用业余时间开一间小食杂店,把挣来的钱一分一厘存起来,等到儿女需要书,需要补充营养,她会毫不犹豫地拿出来;为了节省开支,家里的灯都很弱,可她知道孩子晚上要看书,不能苦了孩子,她给孩子买了台灯,但她从来没穿过一件新衣服。家里的老少、丈夫都需照顾,又要开店,忙里忙外都是她,也许从小渴望知识的意志,使她累死累活都不要儿女的帮忙,而是要求儿女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母亲自强自立的品德教育着一对儿女,使他们的学习自觉又优异。
无私的母爱培育着儿女。2000年女儿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儿子也为中考成绩优异而后悔没填报重点高中时,母亲一句“关键在自己,只要认真读,什么学校都一样”激励着儿女以后的求学道路。2003年,不幸又降临在这位母亲身上,邱有英得甲亢病,原本女儿三年的学费已耗尽这个家庭的所能,儿子又将高考,自己又患病,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被推向了生活的边缘。命运的不幸并没有让坚强的邱有英低头。当儿子高考完准备填报志愿时,因为儿子的理科和英语成绩优异,很想填报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但此学院的费用高,儿子怕母亲经济压力大,迟迟不敢填报,三次征求母亲的意见,邱有英三次坚决要求儿子要求发挥英语特长去报考此专业。最后,儿子满怀信心地说:“妈妈,我一定能考上”。2004年,由于成绩优异,儿子被英国倍德佛大学破格录取,学费由英国政府支付。为了办理儿子留学的相关手续,病愈的邱有英经常要忙到晚上9:00才能吃晚餐,但她无怨无悔。女儿看到母亲的无私,原本可以直接读研究生的她也出来打工一年资助弟弟留学,2005年重新考入原校读研。母亲的自强自尊自立影响着一对儿女,他们上大学的生活费用都由各自勤工俭学得来。儿子在国外求学要兼顾两份工作,这时的邱有英会自豪地说:“我儿子在家从没拿过菜刀,在国外却为了学习,要拿着菜刀帮别人切菜”。
这是一个贫穷的家庭,这是一位贫困的母亲,在当今这个经济社会中却能如此优秀地培育一对儿女,更值得称赞的是:在邱有英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从没向他人或社会伸出求助之手,全靠自己的坚强意志与奋斗。她具有时代的先进性,折射出时代的亮点,是当代最可敬的人,值得推广与宣传。
(鼓浪屿街道妇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