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厦门市内厝中学省优秀教师李亚莲
李亚莲,1956年出生,1980年毕业于厦门师范英语专业,2004年函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现系学校英语教研组组长、工会女工主任,中学英语高级教师,“跨世纪园丁工程”厦门市中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1989年和2001年两次被评为厦门市同安县“优秀教师”,2006年8月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农村教师。1980年至1993年在同安十中任教,1993年至现在,在厦门市内厝中学任教。26年来一直担任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她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恳工作,深受学生爱戴、家长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一、慈母心怀,师德楷模
“捧着一颗心来”。26年来她所帮助过的学生不计其数,1987年8月,学生梁兵兵考上中专,但因为他父亲肝癌病故,母亲改嫁,家中只有奶奶和一个弟弟,家庭非常困难。眼见着这位学生徘徊在人生关口上,李老师拿出100元资助他,当时她的月工资只有93.5元,这位学生从此开始了新的人生。
1995年9月,她到同安一中办事,碰到她教过的一位女生叫陈梅琴,当她了解到陈梅琴的父亲触电身亡,她把身上仅有的100元全给她。还在教师食堂给她定菜,然后她每个月才去跟食堂师傅结帐。陈梅琴上大学后她也经常支助她。
几年来李亚莲同志在学校“爱心社”的捐款数总是全校第一。2006年8月,她又将自己获得的“福建省优秀农村教师” 奖金 5000元,全部捐给学校“爱心社”。
在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这样写道:“李老师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对学生高度负责任,既会教书,又体贴学生,人品好,富有爱心”、“待人严格、热心、细心,有趣慈祥,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师,在每个同学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老师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老师上课生动、幽默,关心学生的思维扩展”……李亚莲老师用她的爱心感化每一个学生,凡是有幸被她教过的学生,对她都深深地怀念和感激。2006年1月,她高票当选为学生“我心目中最满意的老师”。
由于成绩突出,去年9月1日厦门日报报道了她的先进感人事迹。9月13日,厦门电视台沟通栏目也报导了她的先进感人事迹,厦门市教育局赖局长看了她的感人事迹后,很受感动,亲自到内厝中学来慰问她。2007年1月,福建教育出版社的记者到内厝中学来采访她,并把采访稿发表在2007年1月福建教育刊物上。
二、教风独到,成绩优异 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参加教学科研和教学改革活动,学习课改新理念。积极参加新课改,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探索新教法,寓教于乐,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现代教学手段并在学科教学中加以实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活动中学习、运用、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她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严格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循循善诱,逐步形成“趣、实、活、新”的教学风格。
在教学中,该同志态度认真、治学严谨。为了让学生有“一碗水”,狠抓自己的“一桶水”,甚至是一条河。首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按照“参与式、启发式、研讨式”的思路开展教学,形成了讨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践教学“四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其次,坚持“课前、课后四问”,即在备课时向自己提四方面的问题:(1)本节所要讲的内容的重点是什么,当前的理论发展如何?(2)应如何讲? (3)学生可能有哪些障碍?(4)学生的主动性如何发挥?在课后向自己提四方面的问题:(1)是否达到教学目的?(2)学生所掌握的与自己所讲的是否有差距?(3)教学方式是否可以优化?(4)学生主动性是否得到发挥?其三,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根据中考考试的要求,在教学中,注意本学科的特点,把听、说、读、写有机贯穿每一堂课。各个阶段,有所侧重。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剖析每个问题,力争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开拓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得到社会、同事、学校领导的高度评价。二十几年来,她所带班级学生的统考或中考,一直稳居同级同科第一或全县、全区第一、第二。
1987年9月,学校的领导,让她接初二年三个班的英语教学,这三全班原来是由一全代课教师教的,基础特别差,初一年期末考试,平均分只有30多分,及格率仅有10%,优良率0,是全县倒数第一名,学生写信叫她救救他们。为了学生,她豁出去了,她担心教不好他们,唯一的办法是知难而进,努力进取。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她搜肠刮肚,反复推敲教学方法,每天备课都到深夜十二点后。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缺补漏,中午有时也下班辅导,呕心沥血,每周上课18节,还自己用腊纸刻练习让学生做,每张腊纸要刻一、二小时。她刻出十几万字的练习。二年下来,她瘦了十来斤。不过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学生中考的平均成绩是全同安县第一名,及格率90%,优良率70%,超县的平均成绩15分。创造了奇迹,在当时也轰动一时。得到社会、兄弟学校的同仁、同事、学校领导的高度评价。那年(1989年9月),她被评为同安县的“优秀教师”。
2000年9月,学校领导又把重担交给她,让她接初三年二个班的英语教学兼备课组长,这二个班的基础也不太好,全年段的P值是全同安区的24名。李老师除了要抓好自己两个班的质量,又要抓好整个年段。李老师深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她又像87—89年那样拼命,呕心沥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充分备好每一节课,每天备课、准备练习材料到深夜十二点后。早读坚持下班辅导或进行听力训练,课后及时批改、讲评学生作业,及时反馈,及时调整讲课的模式,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从原来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优化课堂结构。中考专题练习的准备,反复推敲,搜肠刮肚。同年段两个年青教师都没有经验,一切的练习材料都是她自己准备出来的。她编出十几万字的练习。经过一年的辛苦耕耘,学生中考的P值竟然居全县第4名。由原来全同安区P值第24名进到全区第4名,再次创造出奇迹。那年(2001年9月),她再次被评为同安区的“优秀教师”。
2004年7月她带的毕业班年段中考英语的平均成绩是全区第二名,她两个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年段第一名。2005年7月她所带的初一年两个班学生的英语平均成绩是全区并列第一名。上学期末她她所带的初一年两个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又全区并列第一名。
三、探究成长,谐和共进
她坚持走“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路子,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截止目前有多篇教研论文在国家、市教育教学或学校刊物上发表或获奖。1998年5月,她撰写的《浅谈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被编入国家正式出版社《现代教育文萃》中,还获奖。2004年6月《浅谈语篇阅读的认知效应控制》参加了《厦门市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汇篇》。《体现人文关杯的英语课堂提问设计》参加了《厦门市中等教研室英语教学论文汇篇》。从这些文章和教学设计中,可以反映出她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思路,鲜明的教学风格,可以感受到她敢于创新的精神,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和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品质。她的这些论文或总结教学经验、或研究教材教法、或进行学法指导、或指导教研教改,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活到老,学到老。她积极参加英语专业专升本学习,丰富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于2004年4月毕业,拿到本科毕业证书。注意做好传、帮、带。作为郑培源、梁美心、林德志、黄志旭孙秀媚等几位教师的指导老师,在思想方面能切实关心他们的个人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教书育人,寓思想于学科教学的科学观念。在教学工作方面,从备课、教案的编写、教学材料的选用,到课堂教学、教学反馈等方面都对他们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及休息日与他们联系,谈工作体会,分享教育教学中的宝贵经验,还经常性地听课、评课、说课交流中对他们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优缺点,提出新要求及好的建议和方法。经过不懈的努力,郑培源、林德志、梁美心、黄志旭都成长为学校骨干教师,现均升任高中部任教;其中,黄志旭老师成为内厝中学首届名师工程“教学能手”,并在翔安区首届教师说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此外,在学科论文写作方面,也给了他们不断的启发和指导,推动他们积极思考,勤奋笔耕,不断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参加各级各类汇编。
作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李老师工作勤恳务实、爱岗敬业。她经常下年段听课、评课,在课交流中对他们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优缺点,提出新要求及好的建议和方法,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增长了许多教育教学中的见识和才干;并定期组织高考、中考复习经验交流会。以教研组会议为载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大力推进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集体备课,要求各备课组长积极组织集体备课,每周一大备,每日一小备,统一作业,统一进度,统一测试,做到有计划,有目标。要在基础知识到位的同时,抓好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听力的训练。积极展开校本教研,确定研究性课题,开发校本课程。她带领的英语教研组在2006年6月被评为翔安区首届“优秀教研组”评比一等奖。
四、关心广大女教职工,做她们的贴心人
作为女工主任,经常关心全校女教职工们的工作与生活情况,协助学校工会组织全校女教职工到医院体检,为女教职工们争合法的权利和利益,为她们排忧解难。每年组织女教职工们到外地参观学习,促进她们的身心健康,使其更有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关心教职工们的婚、丧、喜、庆,关心大龄青年的婚姻大事,为他们牵线搭桥。做一个广大教职工们信任、拥护的贴心人。
李亚莲同志二十几年如一日,默默地耕耘着,无私地奉献着,孜孜地追求着,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诚谱写着农村教育的无悔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