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厦门市妇联秉承中华巾帼志愿者“友爱、互助、团结、奉献”的精神,在全市广大妇女中发动组织巾帼志愿者(法律志愿者、家庭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服务广大妇女儿童,活跃在全市各行各业、各社区和农村。几年来,组织了三次“万名巾帼志愿者”大行动,近十万名妇女参与,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积极奉献;还有组织为流动、留守儿童服务的“爱心妈妈”志愿者等一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干部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大爱无疆”无私奉献、乐于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
以“娘家人三进三送”志愿服务活动为例:2005年5月7日,市妇联启动了“娘家人三进三送”活动,“娘家人三进三送”队伍由巾帼法律志愿者、巾帼医务志愿者和市妇联机关干部组成及巾帼文明岗、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的人员组成,以“深入基层为弱势妇女群众服务”为原则,至今共开展活动42场。
一、机制健全,制度完善
为使“三进三送”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建立了各类志愿者的档案,妇联主席亲自抓好这项工作,由组联部负责联系活动地点和当地妇女群众的需求,妇儿工委办公室协调巾帼医务志愿者、权益部落实法律志愿者,每次活动都由妇联领导亲自带队,活动前预先下发通知,活动结束及时报送活动情况和通讯稿,为了使活动更好地开展,年底定期召开“娘家人三进三送”活动总结表彰会,对在活动期间积极参与,表现突出者给予表彰。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三进三送”活动启动以来,参加的志愿者达656 人次,先后到同安区汀溪镇西源村、汪前村、莲花镇西坑村等农村、翔安区马巷镇窗东社区、新店镇洪厝社区、思明上李社区等社区、立扬光学厂、悦华酒店等多家企业开展活动,共举办法律知识讲座 12场,发放各类法律宣传材料近2万份,为3720多名妇女儿童进行了健康检查和义诊,发放各类药品5400多元。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市少儿图书馆把流动图书车开进农村,为农村的少年儿童送去丰富的精神食粮,共送去书籍20多万册。妇联领导带领妇联干部、巾帼文明岗人员走村入户,看望慰问近300名贫困妇女家庭,为她们送去面制品、食油和衣服、书包, 鼓励她们要自强不息,勇敢地面对生活,努力把子女培养成才,做生活的强者。了解村妇代会工作,手把手地传授妇女工作方法,要求妇代会要发挥作用,履行好代表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职能。 三、群众拥护,成效显著
“娘家人三进三送”活动得到基层广大群众的热切拥护,活动开展以来,取得明显的实效:一是让基层妇女群众真正受益。活动所到之处都是地处偏远农村、社区,人们思想观念陈旧、生活条件落后。在卫生上,大多数农村妇女没有到医院做过妇检,有不少妇女没见过医院的妇科医生,更谈不上卫生保健,当头疼脑热时,懂得去找医生,却忽视了妇科疾病,甚至有个别妇女拒绝接受妇检。在法律上,妇女法律知识普遍贫乏,对自身的权益不甚了解。通过活动,农村妇女不仅受到了健康检查,学到了卫生、法律知识,更在思想观念上得到更新,明白了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意义。二是锻炼了一支巾帼志愿者队伍。志愿者是时代文明进步的产物,是新形势下妇女组织的延伸和妇联干部队伍的必要补充。“娘家人三进三送”完全是一项公益活动,志愿者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参加,不拿报酬、不拿补贴,不补休。她们以服务大局、奉献社会、造福妇女群众为宗旨,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体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真诚的服务,用实际行动弘扬助人为乐、团结友善的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者。三是机关党员干部接受了生动的思想教育。妇联机关每位党员干部都参加了活动,通过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到贫困妇女的生活疾苦和需求,了解到基层妇女干部工作的繁重,看到了农村妇女对健康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看到了明显的城乡差距,党员干部在思想上都受到震撼,更加强烈地认识到厦门市在完成“一个龙头,两个历史性贡献”任务中的艰巨,更加明确自身的责任,要立足本职,为构建和谐社会尽绵薄之力。四是扩大了妇联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妇联作为群团组织,是妇女群众利益的代言人。通过活动,妇联把“娘家人”对妇女姐妹的关爱送到家门口,让妇女群众真切感受到妇联组织的温暖,为她们实实在在地办实事办好事,从而扩大了妇联组织的影响力。
用爱心去关怀身边每一个人,生活因“爱心”而精彩,“爱心”因奉献而放大,为了使活动更具有生命力、影响力,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巾帼志愿者队伍,推进活动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到困难家庭中去、到需要帮助的妇女儿童、下岗职工、残疾人、孤寡老年人中去,发挥更多巾帼志愿者的特长,伸出援助之手,向她们奉献爱心和温暖。(市妇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