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路面、收垃圾、捡烟头。每天清晨四五点,人们还沉浸在梦乡的时候,她们穿上了清一色的工作服,戴着口罩,骑着三轮车活跃在集美城乡大街小巷里,开始了一天的保洁工作。
随着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一步步推进,侨乡集美环境卫生发生了巨大变化。既有设施完善的城区,也有城乡结合部,更有设施相对落后的农村,还有上千家的企业,数十万人的外来人口。环卫工作呈现人多车多,点多面广,设施不完善、人口素养参差不齐的特点。全辖内仅靠270多人的环卫工人负责全区近800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面积,50多辆的车辆来运送约350吨的日产垃圾量。面对苦活、累活、脏活,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区环卫处以争优创先为契机,实行划片保洁,定点定岗定责,推行奖罚机制和评先评优政策,去年8月份开始,一线环卫工人提高每人每月工资待遇,为每座清洁楼管理用房加装空调。垃圾转运车每走一趟翔安填埋场平均往返时间约为2.5小时,驾驶员常常错过午餐时间,还为驾驶员增设误餐补贴;为了保证垃圾转运车的行驶安全,先后投入70万元购置GPS定位仪的配置。
随着作业环境和生活待遇的提高,环卫工人们的工作热情有了进一步的释放和提升。2010年6月,“省优秀城市美容师”、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小春在纺织东路清扫作业时,发现沿街店面门口乱张贴广告,立即上前将张贴清除,同时向店主宣传不能随意乱张贴。但店主不但不理解,反而对她恶言辱骂,并扬言要殴打朱小春。虽然受到了威胁,但朱小春毫不畏缩,依然默默地履行着作为一名环卫工人应有的职责,向店主耐心讲解《厦门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争取到店主的理解。而更多的时候在扫把保洁不到位的地方,环卫工人都用手去捡去擦去抠。老人带新人,新人们在耳濡目染中把这些常人难以碰触的东西当作了常态,并且形成了长效机制。有一次,陈美招带领一班人去清理疏通一个堵塞的厕所,然而等到她们去的时候才发现用铲子不行,改用勺子也不行,正当她想出改换用手去挖、去掏时,一件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碰”的一声爆炸式巨响,还没有等这些姐妹们回过神,每个人都像是被火山爆发似的粪便喷得满脸都是,她们就互相安慰了几句,用清水简单地清洗了一下污渍的脸庞,又继续埋头苦干。陈美招虽说是近五十岁的女同志,但她依然每天跟着大东风转运车到处跑,上下车门二三十次,每日需要推倒约两三百个装满垃圾的桶。苦中作乐,乐中有甜。去年为环卫工作奉献光和热数十年的陈美招被评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集美区妇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