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燕,今年9月份即将退休的老干部,仍然活跃在征地拆迁工作一线,并且率先取得突破,签署第一份拆迁安置协议,为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开了个好头。
泛白的头发,黑黑的皮肤,有神的双眸,洪亮的嗓门,这是拆迁工作组成员,对苏大姐的第一印象。炎热的天气没能挡住她的热情,此刻,她正坐在拆迁户家门前,苦口婆心的做着思想工作,讲解拆迁政策,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要奋战到退休那一天。”
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厦安高速公路是厦门特区建立30周年的献礼工程之一,能否确保按时通车至关重要,苏玉燕是云埔村的老包村干部,对云埔村的人、事都有一定的了解,领导综合考虑后,安排她打头阵,要求她摒除一切困难,率先取得突破。
拆迁工作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和其他拆迁干部一样,苏玉燕常常起早摸黑来干拆迁工作。有一户拆迁户因为在外工作,非常忙,平时很难抽得出时间。当时评估工作已经开始,苏玉燕和拆迁户联系后,知道第二天上午那位拆迁户就要去外地的消息后,当即和该拆迁户约好早晨6点去评估,当天上午天还没有亮苏玉燕就起床了,骑着她的摩托车6点不到就到拆迁户家门口了,那个拆迁户也非常感动。
苏玉燕说,从事拆迁工作后,一般不会有正常的时间意识,通常都是随叫随到,不分早晚的。近日,苏玉燕的父亲生病住院,身为唯一的女儿,她恨不得每时每刻陪在父亲身边,可是拆迁工作迫在眉睫,承包的拆迁户需要她约谈,尽管心里对老人十分愧疚,她还是坚持工作在一线。白天深入到被拆迁户家里,宣传政策,倾听被拆迁户心声,了解被拆迁户的困难,晚上还要总结白天工作成果,及时汇报领导,抢得先机。就算晚上到医院看忘老人家,她也不忘带上被拆迁户的相关资料,研究对策。
“现在工作很忙,真的很难走开,幸亏父亲和家人都理解我,也很支持我。”苏玉燕说。
把百姓的事当自己的事
苏某是云埔村孙厝小组的拆迁户,其1985年在产权房屋上同时建二层部分石木结构房屋,没有办理申请加层手续,土管部门无法确权。他提出,该村其他人申请加层手续均由其负责办理,因自身疏忽,认为以最早宅基地许可证上标注面积为准,所以当初未办理加层手续,导致无法确权。他看到与他同期批建的房屋都得以确权,心里不平衡,对入户商谈非常抵触。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苏玉燕不敢马虎。了解情况后,她利用有限的工作空闲时间,多次到村建办、土管所等相关部门翻阅原始资料,反复核实,查找有利证据,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她将苏某反映的问题及查找到的资料汇总向领导汇报,提出解决办法,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争取最大的补偿金额。同时,她了解到苏某有种植茶油,因为地点偏僻等原因,销路不好,正愁眉不展,就主动向他购买茶油,并积极帮助他做宣传,扩大销路。最终,苏某被她的负责劲感动,心悦诚服的签订了拆迁协议。
“只有我们拆迁工作人员把老百姓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老百姓才能信服我们,才能支持我们把拆迁工作做好。”苏玉燕深有感触的说。(同安区莲花镇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