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创造奇迹
——厦门市第四届“好母亲” 林佩芬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
我叫林佩芬,家住梧村街道双涵社区,今天很荣幸作为好母亲的代表上台发言。在此,我向大家讲述一下我和我的儿子的故事。
我有一个令我骄傲的儿子,他叫蓝维晖,29年前,维晖来到了这个热闹的世界,他聪明、活泼、可爱、健康,他曾拥有健全的听力,可以聆听流水、聆听轻风、聆听雷雨、聆听母亲的呼唤、聆听大地所有的声音。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健康而快乐的生命,谁会想到在几天之间他竟成了聋儿。五岁时,因一次普通的感冒,一支链霉素注入了幼小的生命,就这样彻底损坏了他的听觉神经,大祸降临到我们这个原本快乐、幸福的家庭,我紧紧地把独生子抱在怀里,看着活泼、可爱的儿子竞变成了残疾人,今后他怎么生存,我感到异常内疚,我无法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
我带着他走遍了全国各大城市的耳聋专科医院,经过无数次的治疗,最后医生仍然断言:目前世界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这个孩子以后不会说话了。从此维晖的世界是那么的寂静,五岁的维晖不知道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只是瞪着好奇的眼光望着爸爸、妈妈焦虑悲伤失望的样子。
慢慢的,由于没有接触到声音,小维晖讲话开始不清晰,只能凭着表情、手势来明白对方意思,因聋致哑,似乎已是必然。我不甘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我暗暗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让维晖上普通小学!我和儿子的坚持和执着感动了鹭江小学的校长,从此小维晖一个完全没有听觉的聋儿融入到健全的孩子当中,走向一条漫长而艰辛的求学之路。
在课堂上,听课效率几乎为零的小维晖,只能瞪着一双茫然的眼睛一刻不离的盯着老师的眼神和嘴唇,一个拼音字母也读不出来,如果不会拼音,就无法拼读汉字,也无法开口说话,那么声带就会慢慢退化,就会失去语言能力。
在此后的无数个夜晚,我无法入睡,我无数次悄悄站在儿子的床前,凝视着儿子在睡梦中的那张无知的面孔。眼泪就会大颗大颗地往下掉,如果再这样下去,真的要送到聋哑学校去学手语了,那么声带就会退化,就再无回天乏力了,我暗下决心,要让他会说话,不能让他失去语言能力,他在耳聋之前说的都是闽南话,所以要让他会说普通话,一切就得从学拼音开始,我买了一些教材、录音机,做了一些拼音卡片,和维晖面对面的坐着,让他模仿我的口型发音,可是我的噪子喊哑了,小维晖还是没有反应,几个月后,没有任何进展,拼音测试总是零分,面对不知情同学的嘲笑,维晖哭着跑回家不肯上学,我想了各种办法,激发他对学习兴趣。对着图片的拼音字母,无数遍的重复:A、O、E,累了就停下来看故事书、做游戏,一遍又一遍,一日复一日。
在泪水和坚持中,有一天,维晖终于发出了声音,听着虽不清晰,但在我的耳里已成了天国飘来的天籁之音。在泪水中、在坚持中,小维晖掌握了汉语拼音,测试中得了100分,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老师的评语中有这么一句话: 你坚持、顽强的学习毅力是那么的感人,让同学们刮目相看。
为了能让维晖学好英语,我坐在教室的后面跟着同学们上英语课,晚上我们再一起攻读,尽管我无数遍地重复着A、B、C,但是维晖还是辨别不出我在读什么,时间一长,我已精疲力尽,他也累了,又哭又闹不肯学,家里人都劝我不要让他读下去了,老师也说维晖要读英语是不可能的,要我放弃,但是我想,在普通学校读书,不能落下任何一门功课,否则将跟不上同学。我鼓励维晖:“你语文学得很好,英语也不会很难,我们俩一起学,看谁学得快。”其实英语对于一个没有听力的聋儿来说简直是比登天还难。我想尽了办法还是无法叫他开口。我尝试了一下用汉语拼音教他英语,把英语字母的音标看成是一个汉语,然后用拼音去拼读这个音标,虽然进门的钥匙找到了,可是实际操作还是有难度,还要时常捕捉他的发音,及时更正,反复练习、巩固。维晖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拼读出来,终于以惊人的毅力掌握了英语字母的全部音标,为后来学单词、课文奠定了基础。小学阶段维晖的英语成绩都在98分以上。上了中学繁重的英语课程,我没办法单位学校两头跑,我和英语老师商量用一台小录音机让维晖把上课的内容录下来。晚上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听维晖白天录回来的英语课内容,毕竟是录音,音色效果不是很好,有些地方听不清楚,听不明白,我反复地听,一点也不肯放过老师的每一字,不理解的时候,就要查字典或看一些英语参考书,每节课我要花至少三、四个小时来听、来理解,再给他讲解。高中每天的英语课也增加到二、三节课,花的时间也就更多了,由于维晖长时间没有接触到声音,声带也有所退化,读课文越来越吃力了,特别是英语课文就更难上加难了,有时读起来简直透不过气来,读不准的地方还要加以纠正,当他忍受不了那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也会泄气,,我理解他异于常人的艰辛,鼓励他坚持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地把课文多读几遍。中考的时候我也曾让他选择是继续升高中,还是中专或职高,最终维晖毅然选择了高中。正如维晖说:“路是我选的,我必须坚持的走下去,有母亲这个坚强的后盾,我有十足的自信面对今后的人生。”
维晖经常参加学校、全市及华东地区的作文比赛,并多次获奖,他的高考语文成绩突出,英语成绩排在福建省考生前50%,接到大学通知书的时候,维晖流下了幸福的泪水,他说:“我能在大学的课堂和同学们探讨学术课题,我要感谢母亲的爱、母亲的坚持,每次我拿着母亲做好的英语笔记,总有一种很深的感动和来自心灵深处的颤抖。六年的中学生涯,每节英语课、每次录音、每次笔记,从来没有间断过,它记录着母亲为我付出的心血、汗水、青春、事业、精力和爱,它是伟大母亲的真实写照,它也是我们母子日日夜夜奋斗的缩影。”
在大学,维晖学习认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他还担任学校生活报政治版的责编,他力求创新,文风清新、俏皮、风趣,得到了师生的赞赏,被学校评为优秀撰稿人,后来维晖又考上了集美大学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同时还报考了福建省师范大学网络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时被评为福建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
2005年台湾王永庆先生向大陆捐赠200台人工耳蜗,在残联和社区的关心支持下,维晖幸运的成为一名受捐者,维晖寂静了二十年的世界又重新开始有了生机活力,大学毕业后,维晖实现愿望,成为一名光荣的教育工作者,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工作。
维晖还曾经代表福建省聋人足球队参加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多次在福建省残疾人技能竞赛中获奖,并作为厦门市代表选送参加中国残联举办的聋人干部培训班,受到邓朴方理事长的接见。由于表现突出,2008年维晖当选为厦门市残联聋协秘书长,2012年当选为思明区残联聋协主席。维晖以他的所学所得在回报社会、回报残联,为残疾人事业奉献他的一份微薄力量。我也在2012年荣获福建省“情系国策,感动计生—十佳母亲”提名奖。
维晖说:“是母爱创造了奇迹”,我说,是优育、优教创造了奇迹。我们每位家长要以耐心、热心、平常心来送孩子一程,为孩子指明方向,让他健康成长。虽然我付出的代价、时间和精力比别人多,但是我没有后悔,因为我已经实现了我的愿望,我的梦想,也创造了一个奇迹。
维晖的一生还很长。我祝福他:快快乐乐的生活,事业有成,多为残疾人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以此报答社会上所有关心支持残疾人的人们!这也是我后半生的愿望了,相信这不是梦想。
在这里,我祝福所有的母亲幸福、快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