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厦门市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深度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儿童友好理念在厦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厦门市妇联携手多部门,引导儿童观察团深度参与城市建设系列活动,让儿童从幕后走向台前,站到城市建设的正中央,以独特视角和积极行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儿童建言“金点子”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金钥匙”。 2024年,厦门在全省率先发布儿童友好城市VI手册,迈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关键一步。该手册以统一设计和规范应用品牌标志、标识等元素,让儿童友好理念具象化。设计过程邀请孩子参与,征集儿童观察团意见,诸多建议均被采纳。同时,通过儿童绘画比赛,将创意作品融入社区标识和宣传,让儿童声音成为城市IP重要组成部分,让孩子们成为城市建设的小小主人翁。 2024年3月,市妇儿工委办联合市民政局等8家单位制定《厦门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导意见》,立足儿童视角,适儿化空间改造具体落地。世界儿童日,首批20个儿童友好社区完成改造,涵盖全市六区。这些社区以儿童需求为导向,围绕“五个友好”核心,从儿童身高和视线出发,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学习和玩耍乐园。同时,我市在多个社区建立儿童议事厅为孩子提供表达意见和建议的平台,充分保障儿童在社会生活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在议事厅中,孩子可就社区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想法,社区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会认真倾听并给予反馈。 2024年,厦门市加快公园、社区和学校等区域的儿童友好设施建设,已完成141个公园的适儿化改造。市市政园林局还加快编制《厦门市儿童友好公园建设指引》,从儿童视角出发,精细化管理提升公园设施的儿童友好性,营造更加安全、健康的儿童成长环境,确保儿童在户外空间的自由和快乐。 2024年4月,厦门市教育局发布《厦门市儿童友好学校创建实施方案》,详细规定创建儿童友好学校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任务细化以及评估程序。同年,厦门市通过市区两级评估,确定151所首批儿童友好学校,覆盖不同区域和学段。鼓励儿童参与学校生活各个方面,通过参与儿童议事会,让儿童声音被听见,权利得到充分保护和尊重。这些学校的成功创建,为厦门市未来进一步推广儿童友好学校建设提供宝贵实践经验和示范作用,也为全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增添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