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两纲实施 >> 妇儿工委
思明区流动儿童预防保健管理项目工作取得实效
发布时间:2006-08-11

      思明区地处厦门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73.64万人,其中流动人口约占31%。做好流动人口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是卫生防病工作的需要,也是实现公平的卫生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区作为全国《两纲》示范区,本着“示范先行”的工作原则,于2005年8月承接了省妇儿工委下达的“流动儿童预防保健管理项目”试点工作。一年来,在省妇儿工委办的指导和区妇儿工委的统一部署下,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街道的密切配合,根据《思明区流动儿童预防保健实施方案》的要求及任务分工,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具体做法
      (一)深入调研,研讨制定“思明区流动儿童预防保健实施方案”。多年来,流动儿童预防保健管理在全国没有一个规范的管理模式,一直是卫生工作的难题和薄弱环节。承接这个项目后,在省妇儿工委办、省疾控中心、省妇幼保健院指导下,区妇儿工委办牵头,我区各相关部门多次召开管理项目研讨会,分析流动儿童管理难的症结所在,针对问题制定对策,形成了“思明区流动儿童预防保健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卫生、教育、计生、财政等部门及各街道的职责,并从强化宣传、调查摸底、加大投入、规范管理、考核激励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
      (二)宣传发动,广泛动员社区群众参与。项目启动后,为配合流动儿童的调查摸底造册和主动搜索,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卫生保健意识,我区组织开展流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宣传月活动。首先,抓面上宣传。各街道、居委会设立流动儿童预防保健宣传栏,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义诊咨询活动,发放《儿童预防接种和健康体检家长须知》1万多份,及时向群众宣传国家免疫规划一类疫苗免费接种等儿童保健信息,动员广大儿童家长积极配合儿童保健工作。其次,抓点上宣传。区疾控中心结合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等主要卫生日,在流动人口聚居地莲前街道不夜城等处开展大型义诊、咨询活动,发放流动儿童保健宣传单2万多张,向群众宣传传染病的危害、疫苗可预防疾病的知识,劝导家长主动携带儿童到社区预防接种。区妇幼保健院结合 “世界母乳喂养周”到流动人口聚居地开展义诊、咨询2次,印发宣传单册5000份、出板报10期。
      (三)创新工作机制,构建搜索网络。开展流动儿童主动搜索是流动儿童保健管理的关键环节。我们在卫生部门已建立的搜索工作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大胆、创新工作机制,依托街道健全的计生队伍和教育系统幼教保健网络,定期查访辖区内流动儿童并摸底造册,建立起了流动儿童主动搜索的基层卫生网络,即:
      1、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一次深入辖区流动人口聚居地,主动搜索流动儿童,发现适龄流动儿童及时通知补证补种及儿童体检。定期到民办托幼园所检查预防接种、儿童保健情况,发现漏种儿童及时通知补种、体检。各中心内部也加强沟通联系,儿保科和计免科之间也经常交换动儿童管理信息,不漏过一名适龄儿童保健对象。
      2、我区计生工作有健全的组织网络,依托计生网络,各街道每季度开展一次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一方面发现流入适龄儿童及时发放《预防接种通知单》,另一方面将流动儿童基本情况造册,通过区计生局转报区卫生局。经多轮次主动搜索,共查访流动儿童9261人次,搜索到可联系流动儿童2059人,补证补卡498人。
      3、区教育局在春秋季入学时开展民办托幼机构流动儿童入学摸底造册工作。同时,区卫生局与区教育局还联合发文,健全并落实入学查验儿童预防接种卡及流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检查等制度,进一步保证了辖区内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托幼机构流动儿童的管理到位。
      (四)加大资金投入,提供经费保障。区政府高度重视流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项目启动后,累计安排项目经费64.3万元,其中区财政拨出项目专款32万元,主要用于区妇幼保健院部分设备添置、人员培训、建卡体检补贴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接种门诊的建设。区卫生局拨出23、8万专款,主要用于十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奖励。此外,省、市、区妇儿工委也给予项目的资金支持,分别拨给2万、5万和1、5万。在2006年度财政预算中,区财政还列支10万元作为流动人口儿童预防保健管理专项经费。同时,我区积极落实儿童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第一类疫苗政策,免费为流动儿童接种,免除接种费用,使流动儿童享受到与常住儿童同样的卫生保健待遇。上述措施确保了流动儿童预防保健项目的顺利开展。
      (五)加强规范化管理,保障项目落实
      1、开展业务培训。项目启动以来,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院分别组织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计免人员、儿保医师、幼儿园保健医师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流动儿童管理对象的确定、管理办法、信息报表制作、资料来源、补漏调查、指标统计口径、资料收集方法等。通过人员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了工作质量,为项目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加强业务指导。卫生局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充分发挥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院的技术指导作用,由各专业业务骨干组成业务指导组,定期对基层预防保健人员进行业务指导。结合鹭江、开元、莲前、嘉莲等四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我局组织业务指导组多次对四个中心计划免疫、儿童保健等工作进行了指导,纠正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各中心业务水平的提高。
      3、推动儿童预防保健规范化建设。为杜绝和减少预防接种事故,创造更为安全规范的接种环境,区卫生局从社区卫生专项经费中列支22万元用于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并组织进行现场规划指导。经市卫生局评审,有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通过规范化门诊的验收,占全市规范化门诊的半数以上。其中,滨海、思明、莲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还被授予示范门诊。近期,我区又着手考虑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卫生中心,试点建设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
      4、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区卫生局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和儿童保健工作列为社区卫生服务年终考核重点项目,制订了考评标准,并与经费补偿挂钩。2005年根据各中心业务工作量及工作指标完成情况,从社区卫生服务经费中安排约23.8万用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动儿童计划免疫与儿童保健的经费补偿和考核奖励。同时,为充分调动基层计生网络、各街道居委会参与流动儿童主动搜索、摸底造册的积极性,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每次新搜索到一名流动儿童补贴3-5元的标准奖励居委会。自项目启动以来,已分二次兑现奖励金。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效果评价
      (一)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指标:辖区7岁以下流动儿童11877人,建卡建证5988人。卡介苗接种2523人,接种率96.67%;脊灰疫苗接种3341人,接种率97.69%;百白破疫苗接种3495人,接种率97.49%;麻疹疫苗接种3614人,接种率97.20%;乙肝疫苗接种2945人,接种率98.73%;乙脑疫苗接种4403人,接种率95.76%;流脑疫苗接种4161人,接种率96.03%。“四苗”单苗接种率、乙肝疫苗三针全程接种率、乙脑疫苗和流脑疫苗接种率均达到指标要求。
      (二)流动儿童保健工作指标:辖区7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对象9716人,建卡8598人。7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达88.35%,3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74.6%,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 0.55%,身高达标率50.2%、体重达标率50.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03‰ ,婴儿死亡率6.12‰ ,新生儿死亡率5‰。基本达到了实施方案的指标要求。
      (三)效果评价:实施流动儿童预防保健管理项目后,流动儿童保健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流动儿童预防保健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2004年辖区内流动儿童“四苗”及乙肝疫苗接种率均在86%左右,项目实施后,“四苗”单苗接种率、乙肝疫苗三针全程接种率、乙脑疫苗和流脑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0%以上,明显高于实施前;儿童保健中,7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也由实施前的71.1%提高到实施后的88.35%,3岁以下流动儿童系统管理率由31.1%上升到74.6%。
      三、工作体会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是落实流动儿童预防保健管理项目的关键。我区高度重视流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切实把流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摆上公共卫生工作重要位置,优先考虑,重点保证。区里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卫生的何副区长担任组长的思明区流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卫生、计生、教育、财政局及各街道领导组成。何副区长多次主持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流动儿童预防保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有力地促进了项目试点工作的开展。
      (二)部门协作、齐抓共管是抓好流动儿童预防保健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大,不易管理的特殊性,流动儿童预防保健管理工作难度非常大,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仅依靠卫生部门,而没有多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是不可能将这项工作做好的。该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多部门的通力协作。如区财政局安排了项目管理专项经费,区计生局及下属区流动人口管理站、梧村街道办事处等部门、街道把这项工作当作自己份内的事,组织协调街道、居委会计生干部开展流动儿童的摸底调查、主动搜索工作,协助发现新迁入儿童,督促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保健服务,从而确保项目试点的成功。
      (三)加大宣传、营造声势是提高流动儿童预防保健意识的有效途径。只有把儿童保健知识宣传到位,让流动儿童家长能了解到国家提供的免费预防接种服务,并体会到儿童预防保健的重要性,流动儿童家长就会变原来的被动接受服务转为主动要求服务,流动儿童预防保健覆盖面就会得到有效提高。为此,我区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如新闻报纸、宣传栏、大型户外广告、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大型户外宣传活动等,从而广泛传播卫生知识,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卫生保健意识。
      (四)强化责任、规范管理是完成流动儿童预防保健管理项目的重要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提供儿童预防保健服务的单位,加强自身建设尤为重要。一方面,我区加大社区卫生中心预防保健硬件建设,目前半数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成规范化以至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改善了儿童保健环境,确保了医疗保健安全;另一方面,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强化预防保健人员的责任意识。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主要问题有四方面:
      (一)、外来人口信息相对滞后。外来人口流动性大,人口信息呈不断变化的动态,为我们较全面摸清底数带来一定难度。
      (二)、主动配合搜索流动儿童工作还需进一步落实。借助计生、教育网络主动搜索流动儿童工作是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对及时发现适龄流动儿童保健对象确有裨益,但在执行过程中还有不完善之处,主要是:①从各自工作角度来搜索,就存在重复上报和漏报现象;②在搜索过程中同时发放预防接种通知书,督促儿童接受儿童预防保健服务能起到一举两得的管理方式,由于是试点,未形成工作模式,因此存在卫生部门二次通知的工作方式;③社区计生协管员工作量大,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的现状。
      (三)、社区预防保健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社区儿童保健人员除日常保健门诊外,要做好管辖范围内儿童保健情况摸底造册、死亡调查、儿童保健信息统计、体弱儿童保健随访,工作量大。社区计划免疫人员同样面临人员少、工作量大、且大多兼职等问题,多数时间忙于日常的门诊接种,入户主动搜索适龄流动儿童难以完全保证。
      (四)流动儿童家长素质有待提高。一方面,流动儿童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低,主动接受儿童预防保健服务的意识差。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接受有偿儿童保健服务的意愿较低,部分家长不愿意接受社区卫生中心提供的儿童保健服务。
 
      五、对策
      1、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在区妇儿工委办的协调下,卫生、教育、公安、计生、妇联等有关部门应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定期了解流动人口数量、分布等情况,掌握本地区流动人口分布与变化趋势,为开展流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
      2、健全卫生服务网络。根据上级有关规定配齐计划免疫、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并保持人员基本稳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院要加强对基层计划免疫、妇幼人员的业务指导,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工作质量。
      3、加大流动儿童保健工作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对流动人口的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尤其要在流动人口聚集地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健康的咨询活动,不断扩大社会影响。要采取流动儿童家长易于接受的方式和途径进行宣传,增加宣传频次,扩大宣传覆盖面。逐步转变流动人口不良的卫生观念和习惯,强化其卫生保健意识,调动流动儿童家长对儿童卫生保健的积极性,促使其配合管理,逐步改善流动儿童的卫生健康状况。(思明区妇儿工委办)
 
 
 
 
 
 

【收藏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