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庚子冬春跨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扑面而来,武汉疫情告急,湖北、全国疫情防控异常严峻。面对重大疫情,湖里辖区女医护人员们纷纷请战奔赴前线参与疫情防控。她们用百折不挠、敢勇当先精神、义无反顾奔赴武汉抗疫最前线,在全区广大妇女同胞中诠释出了新时代巾帼之花的责任和使命。 “我的老家也在湖北,家乡有难,我更应该去”——湖里街道金鼎社区、厦门妇幼保健院主管护师何玉琼 
家住在湖里街道金鼎社区的何玉琼是厦门妇幼的一名主管护师,在得知湖北需要支援时,何玉琼主动请缨,毅然决然的加入队伍。“我是党员,我要冲在最前线。我的老家也在湖北,家乡有难,我更应该去!面对家人和年幼的女儿(大女儿4岁,小女儿才2岁),我心中也是不舍。但我有很多同学同事都在一线战斗,我要去支援他们”。当她把支援疫区的决定告诉家人时,虽然74岁年迈的公公年前才从医院回来,但是丈夫和公公还是支持她的决定。“担心不舍肯定有,但她是一名医护人员,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支持她。”她的丈夫肖先生强忍着不舍,希望大家能顺利打赢这场病毒防疫战,妻子平安回来。 “虽然我才25岁,但我也要去支援!”——殿前街道神山社区、厦门市第三医院护士林育富 
“90”后林育富是厦门市第三医院的护士,家住在殿前街道神山社区,当厦门市卫健委发通知征集新一批出征湖北抗疫的医护人员时,林育富踊跃报名,在关键时刻,勇敢主动请缨前往湖北武汉参与前线抗“疫”。 “虽然我才25岁,经验没有其他医师丰富,但我也要努力支援一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林育富勇敢地迎难而上,不仅仅是一家人的自豪,更是我们湖里姐妹的骄傲。 “哪里有病人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殿前街道兴隆社区、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护士罗晓春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无数国人的心时,面对肆虐的病毒,使命感让钟强、罗晓春夫妻二人双双写下请战书,主动请缨,申请加入援鄂队伍,他们用无畏与担当来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誓言。 钟强、罗晓春夫妇居住在殿前街道兴隆社区,夫妻二人都就职于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钟强担任医院外科手术室麻醉医生,妻子罗晓春是一名护士,他们在医疗战场上奋战多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钟强系江西省樟树市人,夫妻二人有一双儿女,目前都寄在江西父母家照顾,钟强目前在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坚守岗位,妻子则奔赴援鄂前线,妻子临行前,他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但是依然在离别时泛红了眼眶,尽管内心满负愧疚,罗晓春不曾有一秒退却的念头,钟强说:“人生在世,有三件事不能避:为民请命不能避,为国赴难不能避,临危受命不能避。” 罗晓春支援疫区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为她构筑了坚强的后盾,钟强说:“担心不舍肯定有,但我和妻子都是医护人员,救死扶伤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有这么好的机会去锻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哪里有病人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 你放心去湖北,家里交给我”——殿前街道翔鹭社区、厦门市中医院重症护理主管护师张美燕 家住在殿前街道翔鹭社区的张美燕是厦门市中医院重症护理主管护师,平时她和丈夫两个人忙碌于工作,两个幼小的孩子都由公婆帮忙照顾,儿子才读大班,女儿三岁还未上学。面对疫情,张美燕也挺身而出,主动报名“出征”湖北,但在后方她仍有许多牵挂。 起初,她没有告知家人自己将奔赴一线抗击疫情的事情,她的爱人郑庆诚知道后,对她表示非常理解和支持:“你放心去湖北,家里交给我,父母和孩子都由我来照顾”。特殊时期,张美燕及其一家,都展现出了无私的大爱和勇敢的担当。 “我单身一人,无后顾之忧,我请战!”——禾山街道、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汤丰榕 
家住在禾山街道的汤丰榕在来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之前,曾在部队医院待过,曾多次参加紧急保障任务。最近,她每天都在关注疫情动态,了解到武汉一线医护人员紧缺,她内心焦躁不安。在与一位曾经参加抗击非典的护理前辈交流后,汤丰榕得知此时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患者都迫切需要心理干预。汤丰榕不仅有着丰富的重症护理经验,还是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看到昔日的同事纷纷申请去了一线,她觉得自己也该行动起来。1月26日,汤丰榕提前写好了请战书。她说,自己的家人都在外地,目前独自一人在厦,无后顾之忧,希望在这危急时刻,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能冲到一线支援武汉,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曾在部队工作多年的父亲鼓励她,一定要不畏艰难,全力以赴,完成好这次支援任务,家人等着她平安归来。 “这是我的工作,我自己愿意去的......”——金山街道金海社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ICU副主任医师刘慧恒 
居住在金山街道金海社区的在职党员刘慧恒,是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一名副主任医师。1月26日,在接到医院接支援武汉的通知后,她第一时间主动“请愿”,成为最美“逆行者”:“这是我的工作,自己愿意去的”。刘慧恒坦言,此次远行,最放心不下的其实是家里。怕家里老人担心,她未敢告诉老人自己去武汉的事情。年仅13岁的女儿听到她和医院同事的电话内容,才得知母亲即将赶往武汉,也理解母亲是为了救治更多的人,懂事的她并没有把过多的不舍情绪展现出来,直到刘慧恒要离开家时,给了刘慧恒一个拥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