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日上午,“同心未爱·妇女微家”于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检察院挂牌成立,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洪军炳、区妇联主席林素梅、“微家长”陈婧检察官、镇街妇联主席、教育局女工主任等人出席了揭牌仪式,并召开了联席座谈会,围绕微家活动开展、未成年人性侵预防、未成年人心理疏导、未成年人救助等工作进行了广泛讨论,明确联系联动机制。 下一步,“同心未爱·妇女微家”将积极主动整合多方资源,发挥微家阵地作用,共同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支持、权益保障等服务。 
近年来,同安区检察院不断探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20年10月22日,市妇联副主席陈艺萍一行到同安区检察院参观,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予以高度肯定。建设智能化、互动式、娱乐式的同安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暨厦门同安生态检察展厅是同安区检察院贯彻落实保护、教育、挽救未成年人政策,提升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 此外,“同心未爱”团队认真落实高检院“一号检察建议”在预防未成年人性侵害方面积极开展了多项工作: 一是开发AR儿童防性侵课程。在办理案件中发现,未成年人被性侵呈现低龄化的趋势,需要从幼儿园开始就加强预防性侵害,做好自我保护的教育。但幼儿园的小朋友对于性知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为了让小朋友更易于理解,团队以真实性侵未成年人案例为基础,联合开发AR儿童防性侵自护系列课程《我从哪里来》《我们不一样》《我不学你的魔法》《保护好小内裤》、《只是我不小心》,采用课堂、绘本、AR游戏互动等方式,融教育性、趣味性为一体,帮助幼儿直观掌握性侵概念和防范手段。现区教育局已将该AR防性侵课程向全区公立幼儿园推广,并列为全区25所公办幼儿园的必修课程。目前该课程也在厦门其他区逐步推广。 二是编排防性侵自护操。设计编排防性侵自护操《大声说出不不不》,让儿童学会保护隐私部位。 三是开展防性侵专题授课。以“同舟共济,检护明天”为主题开展线上检察开放日活动,对近五年来发生在同安区的近50起性侵案件进行逐一梳理,找出具有普遍警示意义的犯罪规律、作案手段进行剖析,并将授课过程录制后投放到“同安教育网”,让全区小学学生、幼儿园儿童在网上收看,观看人数突破3万人次。 四是开展“携手共护校园安全”法治进校园授课活动。落实“一号检察建议”,开展以教职员工为对象,以预防校园性侵为主题的“携手共护校园安全”法治进校园授课,增强教职员工的法治意识和对学生的保护能力。同时要求学校制定法治教育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性知识和预防性侵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家长的防范意识与保护能力。 五是发出从业禁止检察建议。将案件办理和源头治理同步推进,扩大防范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辐射范围,强化对未成年人的有力保护。结合办理的学校职工利用职便对小学生实施性侵案件,针对辖区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向区教育局及下属独立小学发出25份从业禁止检察建议。区教育局在充分吸纳的基础上,在全区241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专项整改活动,达到“发一建议,治理一片”的效果。 六是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的深度救助。依职权主动对未成年被害人开展司法救助:2019年以来共针对4名未成年被害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6万余元。比如在张某某强 奸幼女一案中,通过三方面加大对该幼女的救助,一是走访被害人家庭,了解到被害人家庭的困难,符合司法救助条件,遂联系刑执部门为其申请了2万元司法救助款。二是及时将被害人申请法援的要求传达到同安区法援中心,并联系民行部门就被害人可以追索的抚养费和医疗费等相关诉讼请求支持起诉。三是针对被害人虽然智力水平较低但动手能力尚可的情况,联系了辖区内的一家手工企业,在征询被害人意愿后,为被害人提供免费的职业培训。 七是建设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室。针对未成年被害人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测评工作,配备沙盘治疗以及有关的疏导工具。 八是筹备一站式取证保护中心。为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规范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加强未成年被害人司法保护,我院与公安机关筹备在公安机关执法办案中心建立专门的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一站式”取证中心,在取证中心一次性完成对被害未成人询问、人身检查、物证提取、辨认等侦查取证,并及时落实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辅导等救助保护措施。 九是提升理论水平。干警柯佳丽对预防性侵未成年人制度开展专题调研,形成《预防性侵未成年人制度研究——以甲市乙区检察机关办案实践为例》一文,从检察机关办理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特点的实证考察入手,从社会、学校、加害人、受害人四位一体的共同作用机制探究该类犯罪多发的原因,提出从惩治、预防、保护与救助等层面进行多元化综合推进的改进措施,以期有效预防并减少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该文在福建省妇联和福建省法学会联合开展的2020年婚姻家庭法学专题研讨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