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房屋修补产生的酒店住宿费用,这一部分他们也要承担。”张大爷跟陈燕强调道。 经过四次调解,巡司顶十号上下楼渗水问题处理方案还是没有达成一致。在巡司顶社区党委书记叶晓军的建议下,陈燕再次采取“背靠背”的方式,来到张大爷家中了解情况,一边聆听记录张大爷的诉求,一边在心里思索着新诉求的解决方案。 最后一次调解前,陈燕想到可能还会产生装修气味问题,建议由专业机构参与检测,并写进双方所签订的协议中,既成功调解了此次邻里矛盾,也提前预防了后续可能出现的纠纷,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党建引领 军民融合拉紧近邻线 陈燕是巡司顶社区的居民,同时也是社区军嫂调解室的成员之一。走进巡司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角落里有一块既私密又温馨的区域,这就是以党建为引领,为解决辖区内居民的小矛盾小纠纷而成立的社区“妇女微家”——军嫂调解室。 左边墙上挂着每位调解员的照片、调解风格和擅长领域等等,张大爷就是在这里自行对比后,“点单”选择了陈燕,参与调解自家的矛盾纠纷。 调解室右墙挂着彩色小卡片,调解结束后,军嫂调解员摇身一变,成为心理疏导员。通过居民讲述军嫂倾听、向居民赠送“心情卡片”的方式,更加贴近居民,化解邻里矛盾,排解居民困扰,让居民今后还会愿意来寻求帮助。 巡司顶军嫂调解室成立于2016年,目前共有13名调解员,其中5名是共产党员。人虽不多,但在社区居民心中,像张大爷这样遇到邻里纠纷或家庭矛盾的时候,首先想起的便是走进社区军嫂调解室。截至目前,调解室已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5件。 刚柔并济 邻里矛盾化解有方法 巡司顶社区共有190户军人家庭,丈夫在部队里为人民服务,军嫂也在社区发挥着力量。 13名调解员都是来自社区居民或社区工作人员,人熟、地熟、情况熟,家长里短、邻里关系烂熟于心,与居民也都相互熟悉,相互信任,调解起来更加快速、高效。 除此之外,与其他调解室不同,巡司顶军嫂调解室的13名调解员,有7名是军嫂、2名社区工作人员,其他4名是律师、公证员等专业人士。 叶晓军对此表示:“相比其他人,军嫂们柔中带刚,更加坚忍。因为常常需要独自一人负担起家中大小事务,她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也更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经验。邻里之间其实矛盾都很小,有时候就是抹不开脸,这时候如果能有一个双方都认识、信任的人在中间调和,那化干戈为玉帛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军嫂调解员陈燕说:“作为军嫂,我在独自面对家里家外的琐事时,也会接受别人的帮助,那份感动,没有相同经历是无法体会到的。别人需要帮忙的时候,我也想着尽我所能,而社区的军嫂调解室就给了我这样的机会。” 以“刚柔相济、和谐自我”为主导,秉承“依法、依情、依理”,做实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在社区党建引领下,巡司顶社区妇联积极发挥辖内巾帼力量,及时化解家庭邻里矛盾纠纷,为构建和谐辖区作出努力,这就是成立军嫂调解室的初心与使命。 社区党委的每一次引领,军嫂调解室的每一次调解都将邻里间的和谐之光照进横跨矛盾双方的无形之墙。就像河流改变山川那样,成长的形状来自碰撞,社区党委与军嫂调解室的不断磨合,也碰撞出巡司顶的独特形状,打造社区调解领域的特色服务品牌。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大爷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