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思明区妇联充分发挥妇女群众身边的“妇女之家”“妇女微家”阵地优势,凝聚巾帼“她”力量助力社区疫情防控一线,打通服务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她们就是妇女群众身边的“娘家”,最坚实可靠的温暖港湾,微小的组织却充满大大的能量,聚集在一起就散发出耀眼的光辉! 管控区里的巾帼志愿力量——仁安社区“妇女之家” 为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社区群众日常之所需,仁安社区“妇女之家”组织辖内巾帼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摸底社区居民需求,对接特殊需求群众,到规定的管控卡口由区内、区外的志愿者进行无缝对接,为居民送药、送菜、送气等,切实保障好管控区里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社区“妇女之家”巾帼志愿者入户调查登记 沈谷婷便是其中的一名巾帼志愿者。她是来自仁安社区的一名共产党员,从事养老工作的她主要承担帮助管控区内居民购买医疗用品的任务。顶着烈日,沈谷婷会在管控卡口等待其他志愿者送来的需求纸条,完成交接并进行消毒后,她就要开始前往药店购买居民需要的医疗用品。 
在管控卡口外,沈谷婷在联系管控区内的居民。因为刚刚喷洒过消毒水,需求纸条上字迹已经开始模糊(来源: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郑怡玲是社区的城管委员,她除了忙于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外,还主动承担起核酸检测点上的电脑调试及软件使用安装的任务,保障在采样登记期间顺利使用。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连续好几天都没有回家,吃住都在社区,只能在休息间隙用手机与家人视频通话。9月20日,郑怡玲半夜3点接到第三轮核酸检测的通知后,她立即赶往中山路开始调试检测点的电脑,确保没有问题后才离开,回去歇息一会就继续投入到当天的核酸检测工作。 
郑怡玲指导居民用手机进行核酸检测登记,在核酸检测点调试电脑,工作间隙与上幼儿园的儿子视频通话(来源: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时值中秋,为了让居民群众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氛围气息,仁安社区“妇女之家”还组织巾帼志愿者为管控区的居民送上了爱心月饼。 
社区“妇女之家”巾帼志愿者送月饼到家 仁安社区“妇女之家”的“巾帼红”走遍管控区域的大街小巷,也把关心关怀送进每家每户的心坎上。连日来,她们走街串巷,引导居民群众做好个人防护,鼓励他们定时定点接受核酸检测,齐心协力共同把防疫工作做好。同时认真了解每一户居民的情况,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积极疏导居民因疫情防控的压力所产生的消极情绪。 
社区“妇女之家”巾帼志愿者用喇叭“喊话”,宣传疫情防控 
社区“妇女之家”巾帼志愿者张贴全员核酸检测通知单 她们用不分日夜的坚守及“润物细无声”的默默奉献,在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中贡献巾帼力量。 三个年代的“她们”,“疫”路同行——前埔南社区“妇女之家”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前埔南社区“妇女之家”迅速组建起一支共26人的巾帼志愿服务队,她们大多来自70后、80后和90后,三个年代的巾帼志愿者,不惧炎热、不畏艰难,从日出到日落,让巾帼红撑起战“疫”场,齐心守护“南厝”平安,筑牢疫情防控安全。 
郭美芬为样本封装消毒 前埔南社区党员、“70后”巾帼志愿者郭美芬是前埔南社区大同中学采样点的送检员,与另一名 巾帼志愿者高冠岚 配合默契,细致娴熟地扫码、封装每一份样本。郭美芬的手臂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划了一道口子,由于每天都有10个小时的时间都因为身穿厚实防护服,伤口都被捂得有点溃烂化脓,她咬咬牙,依旧继续坚持在一线。 作为社区网格员,郭美芬还在繁忙工作的间隙为社区的居家隔离对象安装门磁。对此,她说:“最近24小时待命,睡觉手机铃声都不敢调小,再加上给居家隔离对象安装了门磁后,门磁一有动静,手机就会响铃,家人根本无法睡觉,只好自己在一个房间里睡,大家早起晚归的,很难碰到一起。”听着心酸,郭大姐却只是笑笑说着,仿佛这疫情也将“疫”笑而过。 
何晓燕在核酸检测采样点测温、维持队伍秩序 “请排好队,保持一米距离,不要拥挤。”“80后”巾帼志愿者何晓燕在烈日炎炎下不断重复这句话,为来检测点采集核酸的居民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耐心维持队伍秩序,确保核酸检测有序进行。 “前天,琪琪跟我说今年的生日就不过了,让早点回家陪她吃晚餐。”晓燕说得有点心酸。她的女儿琪琪,今年上五年级,心疼妈妈的早出晚归,在自己的生日来临前,只希望妈妈能早点回家。 
叶晓倩在核酸检测采样点负责信息登记 “妈妈,你什么时候放假陪我玩呀?”面对小儿子发出的“灵魂质问”,“90后”巾帼志愿者叶晓倩只能无奈地笑了笑,因为近两个月来,她和其他的抗疫一线志愿者一样,没了周末,没了假期,舍弃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凌晨3点多,她接到社区通知集合的电话,只是简单对丈夫说:“我现在要去单位了”,便迅速洗漱完毕前往检测点开始准备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前埔南社区“妇女之家”巾帼志愿者服从指令,坚守一线,70、80、90三个年代的她们“疫”路同行,以“逆行”姿态,展巾帼风采。 用歌声助力抗疫——“嘉纳艺术·妇女微家” 疫情来临,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牵动着这座城每一个人的心,作为区妇联执委,同时也是“嘉纳艺术·妇女微家”的家长,黄丽嘉一直在思考“微家”能够做些什么,哪怕是尽微薄之力。在区妇联的指导支持下,“嘉纳艺术·妇女微家”利用自身文艺工作专业优势,在第一时间录制了公益歌曲视频,为奋战在一线的抗疫勇士们鼓劲。 这首曲子—— 《用微笑细数每个日子》(点击观看歌曲MV)由黄丽嘉与其先生张皓共同演唱,其中张皓还担当了作曲一职,并邀请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院长郭肖华教授为曲作词。 从选歌、录制、拍摄到最后的后期制作合成,整个视频只花了一天时间。没有化妆师就自己化妆,录音师,剪辑师双双在线,大家都只为了能在辛丑中秋前夕,为英雄的厦门人民送上一份祝福和安慰。 
“嘉纳艺术·妇女微家”拍摄抗疫公益歌曲视频 歌声给人力量,歌声抚慰人心,《用微笑细数每个日子》中的厦门人民是用微笑面对疫情的,他们从容不迫,团结一致,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奋起直追,直至迎来胜利的曙光。 “家长”黄丽嘉说,希望能以“微家”的一首歌传递温暖,期待疫情能够早日结束,静等厦门这座城“城暖花开”,再次遇见幸福而又美丽的厦门。 作为妇联组织阵地,思明区多个“妇女之家”“妇女微家”齐心协力 、携手抗疫,通过积极动员巾帼志愿者及妇女群众,引领妇女发挥“半边天”的作用,为全力构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提供牢固的女性基础,展现战“疫”中思明妇联组织阵地的坚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