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快递
厦门经验:督促家庭监护,合力护航让少年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21-10-15

  

  近日,《中国妇女》杂志强国号、《中国妇女/法律生活帮助》、《中国妇女》官方微信三个平台专题报道了厦门市妇联《督促家庭监护,合力护航让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做法。今年7月份,厦门市检察院与市妇联联合举行“督促监护令”宣告送达暨首场家庭教育指导,责令监护人认真履行监护职责,接受家庭教育辅导,这是妇联与检察院首次开展的个案家庭教育合作。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保护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当家庭不再是孩子避风的港湾、当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位时,该如何唤醒失职的父母,让家庭监护归位呢?为此,厦门市妇联不断拓展工作朋友圈,与多部门携手形成合力,积极探索未成年人保护新举措

  「救助背后,反思监护缺失之痛」

  “在大多数案例中,我们都看到孩子权益受损的背后,跟着家庭监护缺失的问题。”谈到家庭监护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厦门市妇联权益部部长胡艺芬感触颇深。

  10岁的小丽是厦门市妇联和司法部门联手救助的孩子。如今的小丽和其他同龄人一样,能够走进校园接受教育。但在此之前,小丽的生活则是另一种样子。母亲玲,没有办理结婚登记的情况下下小丽,之后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小丽还不满1岁时,白就带着她到鼓浪屿乞讨。相关部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做白玲的工作,为了保障母女二人的生活,还给白玲申请了低保。可是白玲并没有改变,随着女儿渐渐长大,她不但强迫女儿乞讨,还狠心地殴打小丽,多次置走失的女儿于不顾。

  20196月,白玲因犯虐待罪被判处拘役5个月。母亲受到了惩罚,可孩子该由谁来照顾呢?这时,妇联组织及时介入,给小丽送去了生活必需品,照顾小丽的生活。

  社区居委会向法院申请撤销了其母亲的监护人资格。但由于小丽的生父不明,又没有其他亲属能够照料她,法院综合考虑了被监护人的具体情况,判决由民政部门取得小丽的监护权。小丽在福利院生活,更有利于保护其合法权益。白玲要想重新和女儿生活在一起,除非悔过改好,并担负起作为母亲的责任。

  胡艺芬部长坦言,在妇联工作多年,像白玲这样,缺乏责任心和爱心,不履行监护职责,损害孩子权益的情况还是很少的。多数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有些父母只是因为不懂家庭教育的方式,导致父母子女之间产生隔阂;还有些父母忙于工作,疏忽对子女照顾,导致家庭监护不到位。

  今年4月,厦门市妇联市公安局联手处理了一起外地辍学来厦门的未成年人被欺凌案件,为了保护受害的孩子不再受到二次伤害,妇联配合公安局进行了一站式取证和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在协助办案时,胡艺芬部长得知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都不到14岁,本来是应该读书的年纪,却都辍学在外打工。在联系这些孩子的父母时,发现有的父母对孩子辍学态度冷漠,有的父母则表示很无奈和无助,不知怎样能管好孩子。

  家庭监护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础。从以往的真实案例可以看出,家庭监护不到位,父母没有尽到抚养、教育的职责,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不仅会让孩子的身体、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和侵害,同时也会影响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督促监护令,唤回失落的亲情」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治愈。很多人回顾自己成长中遇到的挫折时,总会感叹于深陷原生家庭的泥沼,父母失职并不能简单地用一句“第一次当父母”来搪塞。那么,对于失职的家长,怎样才能让他们履行监护职责呢?20216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行“督促监护令”机制,给失职家长戴上“紧箍咒”。

  不久前,厦门市检察院发出了2021年一号“督促监护令”,并与市妇联联合举行“督促监护令”宣告送达暨首场家庭教育指导,责令监护人认真履行监护职责,接受家庭教育辅导

  这是厦门市妇联与市检察院首次开展的个案家庭教育合作,这项良好机制的形成,源于一个令人痛心的案例。

  小芳和小花是一对姐妹,由于父母忙于在外赚钱,姐妹俩常常被托付给表舅。然而,在表舅的照顾下姐妹俩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反而持续性侵。公安机关依照办案程序将其表舅移送检察院。

  市检察院与市妇联多次协商,共同制定为小芳姐妹及其家庭提供司法救助和家庭教育的指导方案。

  李秋燕老师是厦门市妇联家庭教育讲师团的成员,她受市妇联的指派,要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内,为这对受伤的姐妹做心理辅导,同时指导小芳的父母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在“督促监护令”送达仪式会场,李秋燕老师见到了小芳的父母。孩子的母亲着泪接下了“督促监护令”,父亲则低头沉默不语。

  那么,夫妻俩为何放心地将女儿交给了亲戚?在第一轮辅导过程中,李秋燕老师很快找到了父母在姐妹俩生活中缺位的真正原因,原来是他们的夫妻关系出现了问题。夫妻遇到事情很少沟通,只会相互埋怨,这也导致两人都去了外地打工,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缺位。

  李秋燕老师决定对这个家庭先从修复夫妻关系开始进行辅导,随后再修复亲子关系。几次辅导下来,夫妻关系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两人也已经将孩子接到身边生活。在李秋燕老师为这个家庭提供家庭教育辅导的同时,厦门市妇联还要求居住地妇联及时跟进,关注小芳父母后续对孩子的监护情况,同时妇联与姐妹俩就读的学校加强沟通,了解两个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还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困难。  

  「多方合力,让家庭监护归位」

  “督促监护令”的推行是落实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的一项积极举措。未成年人保护法细化了家庭监护职责,比如,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并进行合理管教等。

   司法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对家庭中出现的监管缺失、关爱缺乏、管教不严、保护不力等问题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未成年人受到侵害或误入歧途。

  为唤醒缺失的家庭监护,厦门市妇联一方面做足“家”的文章,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领家庭文明新风尚。积极开展各类家庭教育辅导活动,增强亲子互动,增进亲子情感,增添亲子乐趣。以“家庭”作为切入点,开展专题调研。推动实施新一轮家庭教育规划,在全省率先联合14个部门出台《进一步提升厦门市家庭教育服务水平工作意见》,推进“互联网+家庭教育”建立智慧家庭教育线上学习系统,进一步科学规范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行为,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健全协作机制,推动平安综合治理。比如,市妇联与市中级法院、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团市委等六家单位共同签署《“法护成长”少年司法工作合作框架协议》,构建少年司法工作的新格局,营造全社会保护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司法行政等单位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检警协作进一步规范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工作的意见》等30余项工作措施,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规范化水平。

  让家庭监护归位,还需要各方合力。厦门市妇联下一步会继续与市政法部门、民政部门等相关机构联动,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工作高质量发展。积极建立专业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未成年人保障机制,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收藏本页】【关闭窗口】